系统分区、MSR -重装系统中的一点小知识

一、前言:

在使用优启通装载的U盘重装系统时,出现了一点问题,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涉及知识贴在下面。

以前大都是使用微软官方的镜像系统直接写入U盘,将其做成系统盘(媒体创建工具Media Creation Tool),这样操作纯净度高,步骤简单。但是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系统一些功能,驱动,程序进行快捷的添加。所以将U盘设置为PE工具。

二、前置知识

1.BOOT程序

作为计算机启动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

如果有显示界面,那么就是屏幕点亮,闪过主板标志的那段时间

2.BIOS程序、UEFI程序

作为主板启动后运行,自检的程序。

BIOS用于计算机硬件自检、CMOS设置、引导操作系统启动、提供硬件I/O、硬件中断等4项主要功能,因此BIOS程序可以分为若干模块,主要有Boot Block引导模块、CMOS设置模块、扩展配置数据(ESCD)模块、DMI收集硬件数据模块,其中引导模块直接负责执行BIOS程序本身入口、计算机基本硬件的检测和初始化,ESCD用于BIOS与OS交换硬件配置数据,DMI则充当了硬件管理工具和系统层之间接口的角色,通过DMI,用户可以直观地获得硬件的任何信息,CMOS设置模块就是实现对硬件信息进行设置,并保存在CMOS中,是除了启动初始化以外BIOS程序最常用的功能。

BIOS本身是汇编语言代码,是在16位实模式下调用INT 13H中断执行的,由于x86-64是一个高度兼容的指令集,也为了迁就BIOS的16位实模式的运行环境,所以即使现在的CPU都已是64位,如果还是在BIOS启动(基本见于09年以前的主板),在开机时仍然都是在16位实模式下执行的。16位实模式直接能访问的内存只有1MB,就算你安了4G、8G或者16G还是32G内存,到了BIOS上一律只先认前1MB。在这1MB内存中,前640K称为基本内存,后面384K内存留给开机必要硬件和各类BIOS本身使用,了解了这些,下面谈一下BIOS启动计算机的具体过程。

当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他设备供电,这时电压还不稳定,在早期的南北桥主板上,由主板北桥向CPU发复位信号,对CPU初始化;稳定电压后复位信号便撤掉。而对于现在的单南桥主板,则由CPU自身调整稳定电压达到初始化的目的,当电压稳定后,CPU便在系统BIOS保留的内存地址处执行跳转BIOS起始处指令,开始执行POST自检。

在POST自检中,BIOS只检查系统的必要核心硬件是否有问题,主要是CPU、640K基本内存、显卡是否正常,PS/2键盘控制器、系统时钟是否有错误等等。由于POST检查在显卡初始化以前,因此在这个阶段如发生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的,不过主板上还有个报警扬声器,而且如果主板的8255外围可编程接口芯片没有损坏的话,POST报警声音一定是会出来的。可以根据报警声的不同大致判断错误所在,一般情况下,一声短“嘀”声基本代表正常启动,不同的错误则是不同的短“嘀”声和长“嘀”声组合。POST自检结束后,BIOS开始调用中断完成各种硬件初始化工作。

硬件初始化工作中,主要说明两点,首先经过POST检测后,电脑终于出现了开机启动画面,这就是已经检测到了显卡并完成了初始化。但是请注意,由于BIOS是在16位实模式运行,因此该画面是以VGA分辨率(640*480,纵横比4:3)显示的,因为实模式最高支持的就是VGA。

BIOS只识别到由主引导记录(MBR)初始化的硬盘,之所以说明这点,是因为后续的EFI或UEFI采用了一种新的GUID磁盘分区系统(GPT)格式,这种硬盘在BIOS下是无法识别的。硬件全部初始化完毕后,接下来进入更新ESCD阶段。

在ESCD更新阶段中,BIOS将对存储在CMOS中和操作系统交换的硬件配置数据进行检测,如果系统硬件发生变动,则会更新该数据,否则不更新保持原状不变,ESCD检测或更新结束后,BIOS将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启动操作系统

最后这一步中,BIOS根据CMOS中用户指定的硬件启动顺序,读取相应设备的启动或引导记录,引导相应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启动,进入操作系统,此后便由操作系统接替BIOS负责硬件和软件间的相互通信。如果发现所有硬件都没有能引导操作系统的记录,则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错误信息,并将电脑维持在16位实模式。

BIOS启动程序不断优化和发展,出现了EFI启动和UEFI启动,EFI可以看作是一个过度阶段。目前比较流行的是UEFI启动方式。

当然磁盘的分区表系统也在发展,GPT格式大量应用,这个后续会说明。

UEFI相对于BIOS,具有完整的图形驱动功能,且支持USB键盘和鼠标操作。

目前,电脑启动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BIOS启动模式,由于电脑主板的BIOS无法兼容UEIF,只能使用BIOS,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比较旧的电脑中。

第二种:兼容性启动模式,就是CSM兼容启动模式,是UEFI和传统BIOS两者共存模式,既能用传统BIOS引导模式,也能用新式UEFI启动电脑系统。比较主流。

第三种:纯UEFI启动模式,就字面上的意思,只能在UEFI引导模式来启动电脑系统。

这里存在一个概念,计算机的启动方式要和硬盘的格式表对应:BIOS+MBR模式,UEFI+GPT模式

根据微软官方的解释,在进行windows安装时,磁盘可以选择MBR和GPT分区形式

使用 Windows 安装程序在基于 UEFI 的电脑上安装 Windows 时,必须将硬盘驱动器分区形式设置为支持 UEFI 模式或旧版 BIOS 兼容性模式。当你的电脑只支持UEFI模式启动时,这时候就需要转换驱动器。

系统分区、MSR -重装系统中的一点小知识_第1张图片

三、PE工具的分区(以优启通为例)

做好的启动U盘会有以下分区

分区UD:一种启动U盘制作方式的分区,主要是可以隐藏起来,可以防止启动U盘中的PE系统及维护工具程序被人为破坏

分区EasyU:是启动U盘制作后的用户分区,用来存放用户的数据及资源,与正常U盘分区功能一致。

分区EFI:是当前主流的电脑启动引导分区格式,主要用来存放启动引导文件,也就是存放着PE系统的地方,是装系统时的系统操作界面(粗俗理解)。

四、制作PE工具

五、对硬盘进行分区

(使用DG软件)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如果将磁盘设置为MBR分区表,在进行分区时,会有主磁盘分区和拓展磁盘分区选项。系统需要装载在主分区活动状态下。启动选项依赖活动分区标识

MBR分区只支持4个主分区,但在MBR分区下,一个扩展分区下面,可以有多个逻辑驱动器。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是相同级别的

如果将磁盘设置为GPT分区表,在进行分区时,不存在主磁盘分区和拓展磁盘分区选项。

分区完成后,会在磁盘管理中看到以下分区:

ESP(EFI)分区:ESP是一个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分区,操作系统被引导之后,就不再依赖它。这使得ESP非常适合用来存储那些系统级的维护性的工具和数据,比如:引导管理程序、驱动程序、系统维护工具、系统备份等,甚至可以在ESP里安装一个特殊的操作系统。

MSR分区

1、windows不会向msr分区建立文件系统或者写数据,而是为了调整分区结构而保留的分区。在Win8以上系统更新时,会检测msr分区。msr分区本质上就是写在分区表上面的“未分配空间”,目的是微软不想让别人乱动。

2、msr分区的用途是防止将一块GPT磁盘接到老系统中,被当作未格式化的空硬盘而继续操作(例如重新格式化)导致数据丢失。GPT磁盘上有了这个分区,当把它接入XP等老系统中,会提示无法识别的磁盘,也无法进一步操作。


GPT磁盘只有做系统盘的时候才会有EFI分区,这个分区是操作系统的引导分区,与在MBR磁盘上安装Win7(8)生成的那个100MB隐藏分区用途相同。

MSR分区和系统分区是UEFI启动方式必须需要的分区。

当一整块磁盘都被格式化时,建议使用DG工具的快速分区功能,这样可以自动建立ESP分区和MSR。

六、遇到问题

实际操作时,给一台dell主机进行数据低格化和重装系统。

在数据格式化时,一整块磁盘格式化为MBR分区表,但是在建立分区时,手动分区,此时磁盘里没有ESP和MSR分区,再使用EIX系统安装功能将系统映射到分区中。

运行到这里没有问题

但拔出硬盘后,启动电脑,出现No bootable device(无启动设备)提示:

个人理解,可能是因为缺少ESP分区,导致UFEI启动之后,无法引导至操作系统,故出现无启动设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