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标题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多协议:可以基于多种不同的3层协议来生成2.5层的标签信息;
包交换—包为网络层的PDU,故包交换是基于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就是路由器的路由行为;

原始的包交换:数据包进入路由器后,路由器需要查询本地的路由表(RIB-路由信息数据库),再基于下一跳或者目标ip查询本地的ARP表,才能进行数据的转发;

快速的包交换:一次路由多次交换;每个数据流中的第一个包将被基于原始包交换规则转发;过程中生成缓存列表,记录整个通讯过程,该数据流量剩余数据包仅查询缓存记录即可;

特快的包交换:无需路由,直接交换; CEF-cisco特快交换,为cisco私有技术;非cisco厂商设备均存在和cef转发机制相同的技术;
路由表、ARP –转换为 FIB(转发信息数据库)表 流量转发过程中仅查询FIB表即可;FIB的特点:在将路由器表转换过程中,存储递归查询结果;同时将新封装的二层地址进行绑定;
IP fast0/0 172.16.20.115(7)
(递归后的出接口) 0 packets, 0 bytes
epoch 0
sourced in sev-epoch 357
Encap length 14
701CE7662A9768EFBD1D24C50800 新的二层封装
目标MAC 源MAC 类型号

标签交换:数据包在进入到的MPLS的域内后,将在第2层和3层中间压入标签号;使得域内的路由器在转发该数据包时,基于2.5层的标签号仅需要查询本地的一张LFIB表(标签转发信息数据库)
最初在包交换仅支持原始交换时,标签的意义在于更快的查询;但随着包交换的加速,使用标签交换失去了快速查表的优势;
当下MPLS存在的意义
1、解决BGP的路由黑洞
2、MPLS VPN
3、MPLS TE 流量工程
另外:随着包交换的加速,使得今天的MPLS技术也开始基于FIB表工作;来提高MPLS的工作效率;

一、MPLS 工作过程
控制层面:路由协议工作,生成RIB,流量的方向即为控制流量;
数据层面:设备基于路由表访问目标,产生数据流量;与控制层面方向相反;

控制层面:
1)在没有MPLS时控制层面仅生成RIB(路由表)和FIB(转发信息数据库);FIB是基于RIB生成;
2)MPLS协议会启动TDP(cisco私有)或LDP(公有),直连设备间将建立邻居关系;LDP-- 基于UDP和TCP的646端口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CC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