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 CAP 理论

前言 

 CAP理论在互联网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知识稍微宽泛一点的工程师都会把其作为衡量系统设计的准则。

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理解了CAP:任何分布式系统在可用性、一致性、分区容错性方面,不能兼得,最多只能得其二,因此,任何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只是在三者中的不同取舍而已。

事实上,让人吃惊的是,CAP在国外的响力完全不如所想,相反还伴随着诸多的争论。下面我们系统地阐述一下CAP的来龙去脉

 CAP详解

  cap的定义

  • C(一致性):所有的节点上的数据时刻保持同步
  • A(可用性):每个请求都能接受到一个响应,无论响应成功或失败
  • P(分区容错):系统应该能持续提供服务,即使系统内部有消息丢失(分区)

 

  ·高可用、数据一致是很多系统设计的目标,但是分区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CA without P:如果不要求P(不允许分区),则C(强一致性)和A(可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其实分区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始终会存在,因此CA的系统更多的是允许分区后各子系统依然保持CA。
  • CP without A:如果不要求A(可用),相当于每个请求都需要在Server之间强一致,而P(分区)会导致同步时间无限延长,如此CP也是可以保证的。很多传统的数据库分布式事务都属于这种模式。
  • AP wihtout C:要高可用并允许分区,则需放弃一致性。一旦分区发生,节点之间可能会失去联系,为了高可用,每个节点只能用本地数据提供服务,而这样会导致全局数据的不一致性。现在众多的NoSQL都属于此类。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cholar-xie/p/709735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