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现代人的口头禅,孤独和寂寞的差别,是文学青年乐此不疲的话题。在大部分场合下,大家把孤独作为一个贬义词,而在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孤独六讲》中,美学大师蒋勋认为孤独是一件好事,他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六个方面阐释了孤独美学。在作者看来,没有深刻体会过孤独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孤独会让你的生命丰富而充实。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在本书中,作者把孤独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到底这些孤独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依次走进这些孤独的世界吧。
第一种孤独是情欲孤独,情欲是对于异性的渴求,这种孤独大家最为熟悉,很多大思想家和哲学家都谈过这个话题。
柏拉图说,男人、女人原本是一个整体,因为得罪了神灵,结果被一劈为二了。从此以后,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图的故事,说明人类对于异性的需求是天生的,不过在儒家为主的中国文化中,这个需求又是难以启齿的,儒家的核心思想,三字经里说道: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字经完全没有情欲和孤独什么事儿,因此很多人将这种情欲孤独,错误的引导向感官刺激。
在蒋勋老师看来,感官刺激是情欲发泄的最低级方式,发泄是容易的,但孤独感却难以消除,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高级宣泄口。
什么是高级宣泄口呢,在这里蒋勋给我们介绍了他那个时代,中学生经常用到的高级方式,那就是男生喜欢的武侠小说,以及女生喜欢的言情小说,通过书籍,大家获得了慰籍,情欲孤独得到了缓解。
如果看了武侠和言情小说,情欲孤独还是很严重,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过来人正确的引导了,蒋勋提出,需要社会以及教育机构尽早承担责任,让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情欲观念。这方面中国的家长其实做得特别差,大部分孩子要么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要么就是垃圾场里捡回来的。很少有孩子清楚知道生命的由来,这无疑是教育的缺失。
情欲是正常的,对于正常需求避而不谈的文化,拒绝理性对待这种感受,是造成情欲孤独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孤独是语言孤独。
相对于情欲孤独,语言孤独对我们而言比较陌生。作者在书中表示,语言孤独产生于一个没有丝毫颠覆可能性的正统文化下,而这个正统文化必然僵死,包括所有学院、道统、政党都是如此,一个有入有出的文化结构,才能让语言有思辨的能力。
这段看似天书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的意思是,语言是用来做逻辑推理用的,不应该是用来发布指令的,儒家就特别喜欢干这个,一本论语都是行为指南,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提出:我想怎么做,你管不住。
如果语言都用来发布各种指令,失去了思辩的作用,那语言孤独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种孤独是革命孤独。
蒋勋说的革命,和大家理解的革命完全不一样。作者把有革命孤独的革命者定义为一个怀抱无法实现梦想的人。梦想不是关键词,无法实现才是。梦想越是无法完成,就越具备美学意义上的美感,如果在现实里,梦想实现了,那么革命就会变成体制、变成其他改革的对象,而不再是革命。
举个例子说,乔布斯当年想做一个iPhone,这个手机非常厉害,如果做出来,可以秒杀当时所有的手机。在iPhone还是一个构想的时候,乔布斯是一个具有革命孤独的革命者,这个梦想当初看起来如此遥不可及,因此非常具有美学性,大家纷纷赞美乔布斯是革命者。结果没想到,iPhone真做出来了,于是乔布斯就不再是有革命孤独的革命者了。
革命孤独是创新者最需要的品质,你会发现硅谷到处是拥有革命孤独的创业者,革命孤独是创业者不断追求改变世界的内心动力,说完革命孤独,让我们来看下一种孤独吧。
第四种孤独是暴力孤独。
暴力孤独指的是随意诠释暴力所带来的混乱。我们的社会中有诸多规则,这些规则使得同样的暴力行为,在一种场合下是好事,另外一种场合下就成了丑闻。
还是来举例子,比如武松打虎。在水浒时代,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被当地老百姓赞美,武松不但是打虎英雄,还在“政府机关”得到了“公务员”的工作。换做今天呢?武松这种行为是要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书中提了两种暴力,一种是合法暴力,一种是非法暴力。现代社会都在鼓励合法暴力,在战场上鼓励士兵杀敌,一旦战争过去了,又要求战士回归一般人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战士就容易产生暴力孤独,在美国这被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
很多退伍军人搞不清楚,为什么我在伊拉克杀人可以拿奖牌,在美国杀人就是违法犯罪。在美国,经常会上演枪手扫射无辜民众的悲剧,其中很多人就是暴力孤独的受害者,是无法回归正常生活的退伍军人。
暴力孤独和我们普通生活距离有点远,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避免暴力是最好的选择。
下面来说第五种孤独,思维孤独。
蒋勋认为思维孤独,是六种孤独里面最大的孤独。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能够忍受思维孤独,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作为一个孤独者,他能不能坚持着自己的思维性?是很大的考验。
作者在文中,针对思维孤独给出了两个维度的解释,第一个维度说的是,你的思维,别人可能不理解,也可能反对,这种时候你会很孤独。在第二个维度,作者告诉我们,孤独不是坏事,孤独是一种沉淀,孤独沉淀后,你再去进行思维活动,那你的逻辑思维结果将是清明的。因此孤独是进行高质量思维的前提条件。
最后,让我们来聊聊伦理孤独。
伦理孤独和之前谈过的语言孤独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旨在说明,社会规范的条条框框让每个人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甚至连孤独的自由都没有。
书中告诉我们,伦理孤独是当前社会最不容易被察觉的孤独,伦理本身有一个最大的掩护,那就是以爱的名义,因为爱是无法对抗的。然而,个体的健全,需要孤独,因此我们要对抗不恰当的爱,保有孤独的空间。
在文章的最后,蒋勋老师祝福我们每个人,期盼每一个人都能在破碎重整的过程中找回自己的伦理孤独。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人活着就必然会感受到孤独,虽然儒家文化不提孤独,但是却无法让我们逃离孤独,事实上,孤独并非坏事,孤独让你学会从理性的角度看世界。具体来说,孤独具体可以分为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这些孤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和孤独做朋友,享受这些孤独,你就有了理性看待世界的最佳角度。
以上就是《孤独六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自己的孤独,享受自己的孤独,学会理性的看待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