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八天 | 《论语两则》孩子的未来就是你现在的模样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正文解读:

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之后,要观察儿子的实际行动。如果能够多年不改变父亲传下来的正道的话,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个人感悟:这里提到了现代人很关注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如果说孩子能够继承下父辈的美德,这孩子首先一定是个孝子,这点无需置疑。

我觉得古人的这种传统观念,虽然说有一些桎梏的思维,但总体上也是引导父母与子女相互之间的修为互动,从正面积极的理解即可。

人们常说“养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言行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很明显,你在孩子身上付出多少,孩子就会回报你多少。

自从搬家后,隔壁邻居家常常听到吵架声,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据说,以前夫妻俩人就爱吵架。那时候没有孩子,小两口吵吵架也很正常。

可是后来有了孩子以后,这种状况也依然没有改变,还大有加剧的趋势。

那家的孩子大概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活,不敢想象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一种家庭的不和谐氛围,她会有怎样的感受。

果不其然,如今,孩子已经长成大女孩了。有天,我下班回家后又一次听到了楼上喧哗的吵闹声,而这一次我清晰地听见的是从孩子口中爆发出的怒吼声,随之就是孩子与父母间发生冲突的哭闹声。

我突然有种隐隐的伤痛,我为这可怜的女孩感到悲哀,更为这个家庭感到悲哀。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成为孝顺父母的孩子,当父母的自身修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位家长,当孩子的行为触怒自己时,请先问问自己的行为又是否得当?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正文解读:

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美。前代君王的治道,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个道理。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知道和谐为贵的道理而一味追求和谐,不懂得用礼来节制的道理的话,也是行不通的。”

个人感悟:这段话要辩证地来看,说的是,和谐是美好的事,但是也不能没有底线的和谐下去,否则美好的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坏事。

这是从君王治理国家的角度去谈的,我们暂且放下这么高的格局,就从自身环境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谁都希望一团和气地办事,谁都希望不要给自己树敌,于是很多人愿意当和事佬,可当好人当习惯了,就知道其实没有约束的和谐只是表面的风光。

比如你和一帮朋友出去吃饭,你总是豪爽好客,每次都是你买单。时间久了,人们会习惯你买单。

你哪一天要是不买单了,虽然你没做错,但是人家对你的印象会立马跌价,可那些从来不主动买单的人,却没有受到一丝影响。

朋友间AA制没有什么不好的,你考虑大家的脸面时,别人有没有考虑到呢?

为了工作项目进展更快,你总是主动承担重要的工作,为其他人分忧解愁。

可是你越是这样,以后无边无际的加班就是你永无停歇的噩梦。

虽然你可能会逐步建立起个人的优势,被领导嘉奖赞许。

但是你忽略了周围人的存在,利益关系一旦打破,尤其是在横向合作的团队里,这样的和谐其实很不靠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什么事不要想得太绝对,为自我保留一定的空间未尝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第八天 | 《论语两则》孩子的未来就是你现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