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景-小市场

        从我有清晰记忆起,家已经搬到了安宁。小区院边上的小门连着妈妈上班的地方。大门出去,过几个小店就是小市场。

       

        我好像从没在意过市场的名字。市场的入口早上是一家人卖早点。大妈在旁边擀着面。两片长的贴到一起,丢到热锅里,就有了油条的形状。圆的面饼,用刀划两下,在锅里就成了油饼。油条,油饼在锅里翻滚,滚到金黄便被大爷捞出来晾在架上。温热的豆浆和豆腐脑都在桌子后面。热豆浆和油条是好搭档。炸好的油条蘸饱豆浆,咬一口,豆香夹着面香充满口腔。我最喜欢的还是豆腐脑。小小的塑料碗里是白嫩嫩的豆腐,浇上调味汁、榨菜、辣椒油、花生,喜欢香菜葱花的再加上点,轻轻拌开,不能太用力,豆腐脑搅碎就不那么好吃了。一整块豆腐脑吃进嘴里,不用咬,化在嘴里的感觉棒极了!

         

        上班时间一过,早餐摊就变成了菜摊。妈妈总不在这家买,一般总要带我去后面买。往后走,会路过个卖卤味的小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卤肉店里总要用红灯照着卤味?妈妈有时买一些卤味。猪蹄是她自己的,素鸡则是我们俩的。过了小店,就到了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一整排都是卖菜卖水果的摊位。记忆里面菜都是次要的,只记得冬天箩筐里,一个个黑亮的冻梨。买几个冻梨回家放化一些,剥掉皮,用勺子挖着吃。黄色的果肉,又冰又甜,我认为清洌应该就是这个味道。吃完再喝掉化出的梨汁,简直比吃雪糕都满足。

        水果摊,菜摊的对面是一个阿姨卖麻辣烫。妈妈总喜欢去买,而我最喜欢看阿姨放调料。先选好菜,阿姨把串好的菜放进深口大锅里,粉放进一个竹子编的勺里,用个夹子夹住签子和勺把。然后端起一个包着塑料袋的大碗,站在一排调料前,用小勺子快速地把调料扔进碗里。似乎只用到手腕,手臂不会动一下。最后把烫好的菜和粉捞进调料碗,再舀一勺汤,麻辣烫好了。热乎麻辣,吃的人暖和又满足。再配上灰豆子,解辣,舒服。

          麻辣烫摊后面就是压面的店。小时候被妈妈压迫吃面的我,对压面店并没有什么好感。

          门口修鞋的大爷,调料店家里的小孩,卖白斩鸡的推车,雨天后地上的水坑和溅起的泥巴…… 十二岁去西安上学前,小市场已经关了,变成了大坑。十年,我再没回去安宁,去看看曾经小市场—现在高楼。妈妈说,楼上早住了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情景-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