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件让人很空洞的事情!


 “老师,我觉得现在讲道德是一件让人感觉很空洞的事。”


  “嗯,是有这样的感觉。讲道德成了空洞的说教,没有几个人会真信真干。人心不古,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缺了‘道’的教育。无‘道’而教,所以‘道’去‘德’空,自然的事。‘道’与‘德’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人的头和手,手的动作要听头的指挥。‘道’就像人的头,而‘德’就像人的手。没有了‘道’的指挥,‘德’就无从下手了。”


  “老师,您所说的‘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


  “说简单点,‘道’就是自然法则,‘德’就是将‘自然法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


  “老师,您所说的‘自然法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啊?”


  “大自然有一种万物都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则,比如日月星辰的运行,都有各自的轨迹,比如四季的更替,春夏秋冬,每年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古人将此称为天道,万物的运行都必须遵循,不然劫难立马现前。”


  “老师,知道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现在的话说,人们要依靠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要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 ;上天要依据‘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 ;‘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而人作为生长于天地间的生命,生存发展也有其法则,这个法则简称为‘人道’。”


  “老师,难道人的行走也应该有一条固定不变的轨道?”


  “‘人道’指的是人在待人接物处事的过程,也像日月运行有其轨迹一样,有其自然法则,不可随心所欲。比如要向天道学勤,要向地道学诚等。”


  “随心所欲又会怎么样呢?”


  “人违法了是不是要受法律的惩罚?人挑战自然法则,也一样要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那自然法则是怎么样惩罚呢?”


  “简单地说,报以灾祸、疾病、贫穷、短命等。”


  “哦,那实在太可怕了。真是这样的吗?”


  “是啊!所以古圣先贤讲‘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你顺着自然法则去做事,慢慢地就会兴旺发达;如果违背自然法则去做事,渐渐地就会衰败消亡。还有一句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自然法则是人人平等的,没有亲疏之别。如果你按照自然法则做事,就叫‘有德’,自然力就会来帮助你、成就你。如果你不按照自然法则做事,那叫‘缺德’,自然力就会来阻碍你、损毁你,好像身边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你。人们把这双看不见的手称作‘上天’‘神明’,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还为此留下一句经验总结,叫‘德者,得也’。按照人道做事,就叫‘有德’。你有‘德’了,就有‘得’了。”


  “哦,原来是这样。您的意思是讲,只有当人识‘道’后,再将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才叫有‘德’,有‘德’方才有‘得’,那我们怎样去获取这些自然法则呢?”


  “其实这些‘道’不是我们常人所能发现的,只有觉悟了的圣贤才能证得。好在慈悲的圣贤为福泽子孙,他们及其弟子已经用文字的方式把‘道’记录并传承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贤经典。”


  “可是,我们现在人都很少学习这样的经典了啊!”


  “是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三件大事中头等重要的便是传道,可现在缺失了,憾事啊!”


  “老师,那‘道’到底是什么样儿,能不能透露个大概?”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天地人。’人们常说上有‘天道’,下有‘地道’,中有‘人道’,循道而行,与之相应的便是‘天德’‘地德’‘人德’。也因此有‘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信’一说,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拿人道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 孝、悌、忠、信四德,在一个家庭中,子女能孝顺父母,这就是顺孝道而行的孝德的表现;兄弟在家或出外能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这是悌德的表现。作为下级,对上级领导能忠诚、尊重,这便是忠德的表现。朋友往来能讲求信义,说话算话,这就是信德的表现。如果不这样做,小到个人,中到家庭,大到国家,就难以和睦团结。”


  “哦,原来我们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行,都不能随意任性,要合道有德才行。”


  “所以道德并非空洞,而是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几乎是一刻都不能离开的,就像地球的运转一刻都不能脱离其运行的轨道一样,所以《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原来我们说道德说教空洞讨厌,是因为不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所以说‘道’去‘德’空,‘道’不再因教育而彰显了,‘德’就少了依凭,变空洞了。也因为这样,人们对道德怀疑的多,相信的少,实践的更少。”


  “原来‘德’是实践‘道’的意思。现在人真是没有几个懂这个道理了。”


  “其实这一点可以从‘德’的构字中知晓。‘德’字从‘彳’,就是行的意思,要落实在行为上。右边从‘十目一心’,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好像有很多人在看着你、指着你一样,要谨言慎行,如履薄冰,随时警策自己沿正道而行,不然就到不了人生的更高境界。”


  “嗯,感恩老师。”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本文摘自:《种德收福》 钱方法著

最后我再推荐本圣贤书籍供大家学习,《了凡四训》作者了凡。《曾国藩的家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弟子规》《增广贤文》《寿康宝鉴》等等!都是圣人经典著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是件让人很空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