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技术和开发的题外话-35岁的门槛

前言

现在是信息世代,所有新闻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到每一个人的手中;早上起来看到阿里服务全球故障的消息,伴随而来的是阿里大规模裁员35岁以上程序员的报导。在往上随便搜索普天盖地来的都是35岁以上人员工作难找。给所有人员的感觉就是人过了35,或者说是搞技术搞it开发的人员过了35就没什么用处了。自己现在也已经是这个门槛之后的人,因此也来说一说这背后的看法。

35岁门槛来由

        35岁的门槛是怎么来的?我想得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个机遇说起,我们国家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这一代也就是我们父辈基本都是农民,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任然是农业为主,即使是进入工厂工作的工人实质上相当部分也是来自农民,大部分人能有个初中文化就了不起了,谈什么技术发展?但大洋彼岸甚至是比邻的亚洲四小龙先进技术带来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巨大压力,我们国家也很快意识到技术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潜力,这个不仅是农业上的。

        在我们国家发展初期,大家最需要的还是温饱问题,在们现有的农业基础上加上一点纺织等工业就能很快带动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人们生活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这样的需求直接反映在了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上,很多国有中小型企业发展出现困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低技术性的产能过剩,因此国家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时期也就是在90年代开始出现下岗潮,下岗人员基本上都是40-50岁左右的人员,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是技术工人,而这其中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也都是熟练的“操作员”,很难谈得上技术,更谈不上新技术的发展;这些表面上看是经济体制的不合理,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还是在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落后;缺少了新技术,工厂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别人需要的,生产出来的东西竞争力差,更别说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如何带动周边产业的进步了。因此在改革开放那几年,企事业单位希望新技术的加入来注入活力,瞄准了日益壮大的大学生群体,这些人从22岁毕业到10年的丰富经验也基本在35岁以下,而且很多岗位并不一定要大学以上的文凭;另外,企事业单位的事务一般都是是长期的、稳定的,一个人从35岁开始到退休后面也还有20多年的稳定工作时间,因此,找35岁以下的年轻人既可以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让一个岗位稳定运行,这个年龄限制也基本对当时的大学生群体不造成失业影响。一个35岁限制一出,大家都跟着效仿,所以大家再看招聘信息几乎都有这个35岁的门槛,但这个35岁的门槛给现在的大学生及广大开发群体一记重棒。

35岁门槛的放大

首先是现在35-45的群体正好是70后,80后,也就是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也是大学改革扩招的时期,因此大量的各类专业的大学生都培养出来了,因此劳动力市场文化水平也一下窜升,这在刚刚改革开放时期是件好事,所有国有或私营企业都可以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且一个大学生不留级不跳级正常毕业就是22岁,正好是个懂事又有活力的劳动者。但大学的扩招也造成了部分学校培养专业与社会需求的不对口,毕业生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这样劳动力过剩的现象立马出现了。 其次是最近几年社会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发展,大部分的企业在技术上的需求实际上都是拿来主义,有点像爆发增长的房地产,设计和设备这些都靠从市面上购买,一张图纸搞定所有住宅设计需求,其他的就靠大量农民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市面上大量涌现出一堆几个月培训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码农,即使是正规学校培养出来的搞的整个it行业流传着计算机人才都在ctrl要么加v要么加c。  再者私营企业规模都不大,难以承担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所以只能直接从市面上找,为了业务快速交付,只能考虑找码农来提高生产力,这实际上与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初期全靠增加人工来保证粮食生产是一个道理,没有技术沉淀的企业无法靠技术来提高技术的生产效率,只能找能承受996的打工者来加快生产,35岁以上的显然体力上没法和二十几岁的去拼体力了。所以也学着企事业单位的年龄限制,默认35岁以下,其实还是拿来主义而已。再加上这几年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其实只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业务都集中在数字化的初级方面,对于推动技术的技术几乎没有,我们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全部是大洋彼岸抛出的行业应用,所有的技术都在帮别人丰富实例,所以计算机人才也就只能回归为码农,只能干点体力活,有些企业召的计算机人才甚至干起了数据录入之类的活,这跟端茶倒水扫地还有啥区别?所以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类需求回归经济社会需求本身,有很多低技术性的业务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打工的了。所以到如今大部分失业的技术人员都是被非技术的原因给搞下岗的,你要认真看看那些会算法有能力把握整体的架构设计的人员实际上有不少35岁以上的,他们根本没时间出来写博客,没时间出来发短视频,你当然也就听不到这些核心技术人员的消息;超过45的人下岗基本上也不怎么说话,因为工作动力不足了,既然没人要,那就随便干点零工,一切随缘,懒得去抢了;所以网络上的消息基本也就是35岁左右失业的人员发出的消息,这也给大家一种35岁没人要的感觉。

35岁门槛如何破解

        不管哪个行业,要不断发展就得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时刻记着要学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开发人员英语水平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部分的应用基本都来自国外开发,所有文档及论坛都来自国外,编程习惯也基本都是英语,英语不仅影响到了开发人员技术理论的学习,还直接影响了最基本编程的习惯,现在都在喊去掉英语考核,但你要学习的技术都来自英语,去掉英语你的技术从哪里发展?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开发人员要肯在英语学习上下点功夫,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于技术体系本身,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所有的技术都得瞄准需求,当需求变化或者主流技术体系都改变的时候我们自己得努力改变自己,尽快掌握相关技术体系;不能固守自己原来熟悉的那几点操作。就好比农民工一开始会搬砖,但逐渐的工地会使用叉车、吊车、传送带来提高效率,这时候需要搬砖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所以这时候即使不强调需要你学会叉车和吊车,但你至少得会给叉车堆码,学会给吊车捆扎,自己得适应新机器的需求你才能继续有机会工作。目前相当部分的开发人员,要么集中的前端,要么集中在后端,又或是会操作几个数据库,但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真正能长久不衰的技术基本没有,10年足够换一批新的技术了,另外,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对于开发人员需求肯定多,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步的需要运维人员,这就不仅仅只需要前后端的事了,你得了解整个系统运维和部分开发,我们大部分的系统都相对较小,单位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小的方面找一个人专门在那里维护,不要动不动就拿着独角兽企业的管理模式上纲上线,计算机人才也得靠着实际业务需求走。

        对于工作机会本身,我们似乎习惯了让别人来给我们机会,实际上对于35岁以上的人员还需要考虑自己创业的事情了,因为你有经历,知道社会需要什么,第二你有需求,你需要更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觉得自己技术很牛,而别人都没做或没有实现或者没有你的好,那不正是你用技术推动相应业务发展的机会吗?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到发扬光大,那你得好好反省一下你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到底是否真的能值几个铜板。

门槛突破

门槛一旦形成了,要突破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跳过门槛,二是拆掉门槛,大部分关注门槛的人想跳过门槛那只能等时光机发明的到来了,想拆掉门槛,这个肯定不是一两个人能小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需要国家层面主动撤掉年龄限制,明确要求将年龄限制拿掉,并对应工作提出能力相匹配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只管年龄一刀切。

再就是社会需要统筹社会人才的培养,利用大数据了解社会发展真正的人才需求,加大人员按社会需求的调配力度。

当然等待国家和社会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最可靠的还是锻炼自己能力,一边找合适的工作,一边创业,梦想要一直有,万一实现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35岁,门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