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札记(二)

这篇小记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决定写。

那就简单谈谈志怪小说的意义吧。

我这个人向来是最不喜欢空谈意义的,因为意义往往伴随着空洞的教条和说辞。

而志怪小说这个类型的文学作品,就不是为了有意义而诞生的。

古人云诗言志词表意,没有小说什么事。中学课文里说三教九流十家,第十家就是小说家,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小说家不被列入诸子百家之中。

百度百科的说法是:

小说家 ,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稗官野史、道听途说,有的甚至连史都算不上,就是古代版的段子而已。

这类故事,或令人喷饭,或令人深思,或令人后背一凉,仅作消遣耳。

我印象最深的是《子不语》中的那个石头老妖的故事:

海昌有个书生做梦,夜游城隍庙,庙里几个神仙邀请他入座,送他十六字谶语:死在广西,中在汤溪,南山顽石,一活万年。

他当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一脸懵逼地走了,然后醒了。

书生有个表弟姓李,要去广西赴任当通判,邀请书生一起去,书生不愿去,说谶语讲“死在广西”

表弟会说话,跟他说,那是神仙口音问题,人家说的是“始在广西”,不是“死”,如果死那儿了,后面几句不就没意义了吗?书生点头,若有所思。

这年中秋节,书生在表弟李通判家的老屋里赏月(又是一个年久失修没人敢住的老屋……)

突然天降老头,与书生谈笑风生,吟诗作赋喝酒消遣好不快活,书生请老头赐墨宝,老头写了一通蝌蚪文,书生表示很懵,老头搪塞过去了。此后数日,都是这样,俩人相处还不错。

表弟家的书童看书生对着空气喝酒赏月写字还自言自语,寻思这人是不是出了啥毛病,赶紧去跟表弟(李通判)说。

李通判不光会说话,还见多识广,说哥啊,搞不好你真的要死在广西了,我看你满脸邪气,事情可麻烦了。

书生吓坏了,赶紧找了条船,让表弟送自己回老家,在船上,书生又看到了那个怪老头,而且只有他能看到。老头跟他说:

吾修道一万年,未成正果,为少檀香三千斤,刻一玄女像耳。今向汝乞之,否则将借汝之心肺。

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给我准备檀香三千斤,一尊雕像,助我修成正果,不然我要你的命。

书生问您修的什么道?哪个门派?

老头:“斤车道”

书生还算灵光,明白“斤车”合起来,就是一个斩字,吓坏了,但不动声色,说等我回家后就给你准备。

回家以后书生和亲友商量,大家说这不就是谶语的最后两句吗?——南山顽石,一活万年。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书生问你是不是从南山来的?

老头当即色变,说这不是你该问的,肯定是有坏人指使你!

众人齐出,要拉住这个老头去城隍面见官,不对,见神仙

老头一声怪叫,一个旱地拔葱飞上天,再没回来。

最后的最后,书生谎称自己是汤溪县人,居然中了状元。


这个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一是天降老头,莫名喜感,想想看一个人在院子里看风景,天上掉下个老头,跟你谈笑风生,喜感不?

二是机智的表弟,说“死”和“始”的区别,只是当时他还不明白后面一句中在汤溪意味着什么

三是“斤车道”,天下有五斗米道,太平道,还有天津五大道,哪来什么斤车道啊!得亏书生脑袋灵活,立马意识到是个斩首的斩字,回去要是藏着不说,他怕是要死翘翘了。

以上三点,《子不语》这部集子的风格特点就显露出来了:

情节诡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物塑造鲜明,还有最后那句冒充汤溪人中状元,耐人寻味。

以上,是为记。

关于志怪小说的札记,可能会有后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怪小说札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