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一课的得与失

文/涅阳三水

在确定要选择《自相矛盾》这一刻进行大比武的时候,心里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篇文章比较短。

从头到尾,只有三行半字。一共也只有那么五六句话,觉着应该不难处理。

这篇文章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既然安排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那么就应该属于精讲精读的文章。

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触,之前的故事都是白话文,这种文言的形式,对于他们来说充满了挑战力。

既然是文言文,那么把课文读好,就是第一个难点。

2

为了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好,我没有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去读,自己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领着孩子们来读。

哪个字与哪个字必须连在一起读,哪个则与哪个则必须分开来读,在最初读课文的过程当中,认真详细的讲解了文章节奏的划分与停顿。

非但如此,也让学生一个一个的站起来朗读,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把课文正确流程的读下来。

也有的孩子,对于里边的若干个词语总是把握不好,一再出现错误。

有这样的情况,我又不厌其烦一遍一遍领读,并且安排了小老师,一遍一遍教他们读。

因为这样的付出,才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朗读都能够字正腔圆,感情充沛,让老师们欣赏不已。

3

作为文言文,读是一个重点,同时用白话文把这个语言故事说出来,是另外一个难点。

因为《自相矛盾》是寓言故事,那么让孩子们明白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这是文章的一个关键点。

从每一个字的意思到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一次一次带着孩子们进行了理解性的交流。

引用分组的方法,让同桌两个或者前后桌两个,进行现代汉语意思的互相述说,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明白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理解了这些之后,抛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其人弗能应也。”——这个卖矛与盾的人为什么不能够回答了呢?

孩子们说,因为这个人把话说死了。

这就叫言过其实,这就叫不能够自圆其说。

这样一提醒的时候,孩子们恍然就明白了,说话不能够前后一致,做不到自圆其说,所以不能回答了。

4

那么最后,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该怎么揭示呢?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相当热烈。

有孩子说,在生活中不能够吹牛,不能够把自己的东西吹得不切实际。

也有孩子说,介绍自己的东西时要有一个限度,不能无边无际的吹牛皮。

还有孩子说,说话的时候要前后互相支撑,不能够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对立。

其实,这样的言语,对于课堂来说是真实的。

他们的思维,在那一瞬间得到了激发,得到了碰撞,得到了延伸。

虽然说,这些答案与参考书上的答案有些出入,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没有偏颇的。

我就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总结了一句:语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够言过其实,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5

作为632和谐教学法的一个要求,就是课堂练习必须要到位。

这一点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加大了课堂的练习,读一读,连一连选一选,说一说,填一填。

5种形式的练习题,在课堂上缤纷呈现,因为简单容易,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相当高。

也算是巩固了当堂所讲的知识吧。

在上课之前,也曾经担心过这么多的课堂练习,没有办法完成。

实际去执行的时候,却让我觉得相当的随心,因为是嘴巴上的作业,所以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

还有那么一两个题,到下课没有说完就留成课下的作业了。

6

整节课,对于我来说,感觉这遗憾的就是板书的设计。

寓言故事作为一个叙事性的文体,他肯定有故事的六要素,简单的也有4要素,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按照原本的想法,是把课文中的句子分别写在这四要素的旁边。可事实上,课文一旦展开就忘记了板书这回事。

所以只好把板书内容完成,当成一项作业留给了孩子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相矛盾》一课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