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课为谁而生,为谁而死?这是一个问题-拆书家具备的第一种思维-用户思维

图片来自于网络

拆书课为谁而开讲?拆书课为谁而设计?拆书家为谁而拆书?

许多伙伴在晋级或者做拆书课设计时,为什么一直抱怨找拆页很难?

当每一位拆书家要想搞明白上述问题时,就不得不先搞明白一个拆书课设计原则,也是一种设计思维,那就是“用户思维”。

【百度百科】: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针对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细分化需求,提供各种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用户至上”,做到“顾客就是上帝”。

拆书课设计时,怎么理解和用到“用户思维”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拆书课。

根据拆书课设计经验和对学习的认知,我对拆书课有一个定义。拆书课,就是“一次有明确主题的,在拆书家参与和引导下,以解决学习者问题为中心,以经典图书片断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

我没有从《拆书家成长手册》里边儿看到有类似的定义。这是我对拆书课的定义。

提醒大家要留意到:明确主题、参与和引导、解决学习者问题,以经典图书片段为依托,一次学习活动,几组关键词。

相信有伙伴对拆书课有不同的定义,这只是我的经验总结。

其次,在我眼里,拆书课就是一次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

所以说它要有明确的主题,才吸引来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问题拥有者。学习者来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所有拆书课设计都必须以解决学习者问题为中心来展开。

解决问题,我们依托三个方向,一个是拆书家的讲解或者引导,一个是共同阅读经典图书的经典片段,还有一个是学习活动中的探讨、质疑、意义协商。这样的一次学习活动,就是我们的拆书课。

拆书家只有明确了拆书课的这几点关键意义,才能真正知道一门拆书课,决不是以拆页为主,也不是以拆书家兴趣喜好为主,也不是毫无主题、漫无目的一次学习分享,而是有明确主题,以解决学习者的问题为目的、为中心的一次学习活动。

许多伙伴在晋级或者做拆书课设计时,为什么一直抱怨找拆页很难?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没有从解决谁的、在什么情境下遇到的什么问题入手!

最后,拆书课设计时,怎么实现“用户思维”。

拆书课设计时,坚持有“用户思维”,其实在学习领域,就是指要坚持有“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什么是“建构主义”,这里不展开来讲。

百度百科:建构主义学习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简单而言,“用户思维”就是拆书课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解决学习者问题为中心。”

我认为,拆书课设计时,拆书家必须注意的几点设计思路,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几点:

1.有明确的、学习者关心的主题;

2.学习主题,是为某一类学习者解决某类场景下的某一类(个)问题;

3.在学习现场,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达成或部分达成学习目标,解决或部分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为解决问题找到了较为清晰的思路、方法。

4.图书的介绍、拆书家的介绍、拆页的介绍,不必那么精彩,因为拆书课的重点不在这里

5.学习活动,以学习者参与、体验为主,以激活学习者过往经验、让学习者联系到自己(而非小组或集体)的未来应用场景下的技能练习为主;学习设计场景化,已然是一种趋势;

6.学习,不止在学习者与作者(拆页)、拆书家之间发生,还在学习者之间发生,学习活动设计时,要为学习者之间相互借鉴、启发、模仿、意义协商创造条件、创造场域。

事实上,好的场域里,拆书家与学习者之间发生学习时,拆书家与作者,拆书家与自己,也有学习发生。

外一说:拆书课的用户到底是谁呢?

肯定是学员啊!

-不一定。

我理解,当拆书课是直接面向个体学习者的时候,即讲公开课时,用户就是每一位到场的学习者。

当我们的拆书课进入企业的时候,我们的用户是教室里的学习者。同时,我们还有一位客户,就是采购我们课程、付钱买单的那位金主爸爸-培训管理者。

反过来看,公开课的用户,其实也是我们的客户。听课、买课是同一个人。企业行为就有些不一样,用户、客户时常是分离的,学员负责听课,培训管理者负责采买。

用户思维,面向企业端时,指这时候拆书课应该满足两个需求,学员的、培训管理者的。即当我们进入企业做商业拆书课时,你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虽说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训管理者想解决什么问题,经常与参与学习的学习者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边要做培训需求调研的话,既要调研学习者的需求,也要调研客户的需求,既要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更要解决培训管理者的问题。

培训管理者为老板负责,要解决的问题,时常是老板“看到”的问题,或者是培训管理者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现场学习者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拆书课的学习者目标能够二者兼顾最好,或者能够引导、说服其中一方(用户的代表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认同拆书家的观点、双方都能认可、接受最好。

我们身边不乏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在企业内部做学习分享或者做内训课程的时候,缺乏用户思维,拆书课做成只是工作之余的营造学习氛围的读书会;进入企业的商业化拆书课,课程引入只有一次,没有满心期待的复购。

因为拆书家看到的都是自己认为别人需要的东西,而没有启用“用户思维”去思考和设计拆书课。

用户、客户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不一致、甚至有不小偏差时,怎么办?有人会问。到底应以解决谁的问题为主呢?

请记住企业培训经验丰富的涂大侠说过的话,“谁付钱,谁是大爷”。

一家之言。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拆书课设计路上的每一位拆书家。

怎么证明我的这篇帮助到你了呢?这是一个问题。

爱拆书的东哥,2020.12.05 于成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课为谁而生,为谁而死?这是一个问题-拆书家具备的第一种思维-用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