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这个“网红小岛”是如何C位出道的?

中国是个地地道道的海洋大国,海岸线长,海滨城市很多,从南到北分布着二十多个沿海城市。“三海一门”是经过投票评选出来的四个最适宜人居住的海滨城市,分别是广西北海、广东珠海、山东威海及福建厦门。

每当有人说起厦门,总要提及文艺清新的鼓浪屿。旅人常说:“鼓浪屿是一生中必去的地方”。无论是天风海涛、琴声飘渺,还是文艺浪漫、名人荟萃,都造就了它的独一无二。这里俨然就是木心《从前慢》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之地。多种文化在这座小小的岛屿上交汇,许多名流从这里走向世界。它的故事,远不止“小资”和“浪漫”能够概括。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这里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这里承载着一个英雄未竟的梦想

隔海相望的台湾兄弟被荷兰人霸占了38年,1647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师厦门,乘船去了鼓浪屿。在日光岩的附近,有个石砌的寨门,他就在寨旁设立了一个水操台。

当海水涨潮时,战船可从大海中直接驶进来。郑成功就伫立在水操台上,发号施令,指挥着、操练着他的水兵。

1661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于是,鼓浪屿与郑成功的名字一起,扬名于世。

至今,日光岩上,还有诸多文人志士凭吊郑成功英勇事迹的摩崖题刻。古寨门右上方,有一处题刻,是蔡元培先生的一首七绝《题郑成功诗》:“叱咤天风填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首七言绝句,热情讴歌了郑成功叱咤风云的军事才能和觥觥不可磨灭的民族气节。

穿过古寨门,右侧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坐南朝北,与厦门岛隔江相望,巨石下刻有“闽南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另一石刻有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据说,这首诗是临摹郑成功笔迹而刻,底下还刻着“郑森私印”和“成功”两方印章。

为了纪念郑成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宜女士创作了郑成功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这座高15.7米,宽9.2米,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的雕像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三面临海的覆鼎岩上。令人震惊的是,它是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它分为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并配备防雷设备,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

郑成功雕像面朝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往来厦门港的船只和踏上厦门鼓浪屿的人们都能看到。

为防一只狼,引来一群狼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来了。

1841年8月,英军借鸦片战争之际强行占领鼓浪屿,厦门作为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洋商、洋教士纷至沓来,开办洋行、银行,创办医院、学校,西方列强和东邻日本相继在鼓浪屿设置领事,先后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在此建有领事馆。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多国参与的鼓浪屿工程局成立,全权管理岛内事务,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成了各国列强的游乐场。

在几百年的历史跨度里,很多华侨在鼓浪屿大兴土木、营建别墅,并将原住闽南乡村的家眷,乔迁鼓浪屿定居。古色古香的中国式传统庭院民居、西方人和东洋人带来的欧美式洋楼、日本式平屋和华侨引进的东南亚热带建筑和中西合璧建筑,色调不一、形态各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展示了鼓浪屿这个“万国建筑博物馆” 的无穷魅力。

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的100年间,岛上华洋杂处,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使其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象,也令这座美丽的小岛熠熠生辉。

传教士来了,他们创办福音小学(鼓浪屿最早的西式学校)、“怀德幼稚园”(中国第一所幼儿园)。

国内最早的女子学校——毓德女子学校也被建了起来。这里曾经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女性牧师何恩及、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出生于鼓浪屿的林巧稚,留学回国后,是中国第一位北京协和妇产科主任的女医生。林大夫一生接生了5万多婴儿,自己却终身未婚,没有子嗣。

这里也是中国现代足球最早的发祥地。1898年,英国传教士在鼓浪屿创办英华书院,创办不久,即成立了英华足球队。它深得英伦足球之精髓,因而也经常在“番仔球埔”与岛上洋人组成的球队比赛,岛上居民时常围聚观看,称之为“脚球”比赛。

在鼓浪屿,还有一个传奇。被毛主席誉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的马约翰就出生在这个岛。“动是健康的泉源”便出自他口。酷爱体育运动的他回国后从事体育教育,为我国体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体育史上标志性人物。

从鼓浪屿走出去的这些人,不论职业为何,彷佛都带着鼓浪屿独特的印记。

钢琴之岛,音乐的天堂

有“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钟灵毓秀,具备着滋生音乐才华的天然条件。

在古代,民间喜爱的是享有“御前清音”雅号的南曲和雅俗共赏的锦歌。

19世纪中叶起,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洋音乐开始涌入这座小岛上,与鼓浪屿优雅的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与中国传统的音乐相交流,还造就了鼓浪屿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音乐盛行,孕育了众多举世闻名的音乐人才。有“中国第一个声乐女指挥”之称的周淑安、前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小提琴演琴家许斐尼,以及李嘉禄、许斐星、许斐平、陈佐湟等一大批著名音乐家,使岛上人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其中,岛上人均钢琴拥有量为全国之冠,成就了“钢琴之岛”的雅称。

近年来,鼓浪屿音乐节也成为岛上的一大亮点,充分显示了鼓浪屿“音乐之岛”的传统品质。

网红城市千篇一律,文艺小岛万里挑一

历史的浪潮一次次地冲刷,岛上的人也来来往往。随着中国旅游业的繁荣,鼓浪屿已然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小岛难觅往昔的娴静与风雅。

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开始限流的小岛历史文化被放在突出地位。这种文化刻在岩石上,凝固在建筑中,融入在生活里。

至今,鼓浪屿和紧邻的厦门岛之间也并未架桥,无论市民还是游客,都要坐上轮渡,缓缓渡过海峡。或许,这才是去往鼓浪屿最好的方式,它不是快速、高效、千篇一律的,而是缓慢、悠闲、别具一格的。

一座小小岛屿的成名与绽放,不仅因为岛上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还有历史机缘的巧合碰撞及岛上居民的自我成长奋斗。在这片宁静质朴、多元包容的文化沃土上,还记录着很多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汇聚成一条通往全球化的道路,它们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成为鼓浪屿这座“海上花园”的一张张名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14这个“网红小岛”是如何C位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