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20世纪初,由三位德国心理学家马科斯·韦特墨(Max.Wetheimer)、苛勒(W.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创立,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理论的基本法则:

涌现(Emergence)

“浮现”的过程演绎了从简单的轮廓到复杂的图案。当我们要去分辨一个物体时,眼睛会试图去找出轮廓,然后比对大脑中的记忆,以便快速地分辨出物体来。完成这一过程之后,我们才会识别构成整体的部分。

具象化(Reification)

物化是知觉上对讯息的具体化。当我们试图匹配脑海中熟悉的模式时,不是寻找完美的匹配型;而是会找一个近似匹配,然后填补空白,这个空白则被认为是我们所看到的内容。

多重稳态(Multi-stability)

多重稳定也称为组织性:这是一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知觉经验,让人在两种或更多的可能性间来回跳动。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这张图片(你也许看到过)可以看作是两个人脸的侧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花瓶。但你不能同时看到两个,反而会在两个可被感知的形态之间来回穿梭、反复摇摆。

恒常性(Invariance )

“不变性”是知觉的一个属性,相对简单的情景包括独立旋转(rotation),平移(translation)和尺寸缩放(scale)。也是人类视觉的一种优势,除非形变过度,我们总能透过物体轮廓或特征来判断它。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无法被正确认知,也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格式塔理论的视觉定律:

简单律:Simplicity

“人们会用简单的形式来感知和解释复杂的对象。”

对称律:Symmetry

“人们往往倾向于感知围绕中心对称的匀称形状。”

相似律:Similarity

“有相似特征的元素被认为更紧密相关。”

闭合律:Closure

“我们趋向于寻找一个更单一、可辨识的图案模式。”

接近律:Proximity

“更亲密的对象比分开的对象被认为更相关。”

连续律:Continuation

“在同一条直线或曲线上的元素被认为更相关。”

图底律:Figure-ground

“元素被视为图(视觉的聚焦点)还是背景(辅助对象)。”

PS:决定哪一个元素是图形,哪一个元素是背景的视觉暗示(隐喻)包括:

1、前后关系:背景在图后面。

2、区域面积:小的元素更易判定为图。

3、图比较靠近,背景常常较为遥远。

4、图的形状比背景更清晰、更明确。

5、在地平线以下的可能被视为图形;以上背景。

6、凹凸性:凸面常被看作是图;凸面则被视为背景。

……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式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