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关于改变类的书籍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读书的主题是“幸福”。我们今天读的书是《象与骑象人》。

《象与骑象人》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中文版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豆瓣评分分别是8.2和8.1。

本书作者是乔纳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他研究的领域是如何在组织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注意这里的形容词——伟大。

今天我们主要讲三个内容,象与骑象人模型、如何追求幸福和如何超我自我极限。

象与骑象人

象与骑象人是心理学中经典模型,我们在前面的读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模型。

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一个能够决定自己行为的最高决策者。我们的心理是被分成多部分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意见,相互之间甚至有冲突。这个有点类似迪士尼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不过动画片中提到的还都是情绪,没有涉及到更重要的一个部分,理性。

作者把心理的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动化系统,包括本能反应、情绪、直觉等,作者把这部分称为“大象”;另一部分是理性思考,作者把这部分称为“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的背上,却无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为。相比于骑象人,我们内心更多受到大象的主导。

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大象更容易悲观。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我们更容易感受到消极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情绪让我们快速逃离危险的情形。而积极的情绪比较少,高兴、快乐等只是进化形成的对我们的一点奖励,而且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

基于这样的特性,我们没有感受到幸福,是非常正常的感受,进化就没想让我们幸福。

天生没有幸福,我们怎么办?自己找呗。我们看看怎么科学地追求幸福。

如何追求幸福

要科学地追求幸福,很不幸,我们常规想象的途径都不行。我们梦想着财富、地位、势力,但这些没法持续给我们幸福。

我们内心的大象对幸福的感知有一个原则,“适应原则”,就是我们对现况判断的标准,是看现状和我们已经适应的条件相比较,是更好还是更坏,而不是和过去的条件比较。

这么说有点抽象,再具体点,我们感受到一个新的刺激时,会很幸福,神经系统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很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样的刺激会慢慢适应,逐渐我们从这样的刺激中感受不到快乐。

为什么有钱人也会不幸福?因为适应了有钱的状态之后,同样的程度的金钱没法带来快乐的感觉,就要去找新的刺激。

那怎么追求幸福呢?作者给了两条路,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全身心投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阿德勒认为(这是看了《被讨厌的勇气》的后遗症,总说阿德勒),人的痛苦来自人际关系,幸福也来自人际关系。用心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更幸福。这个用心打造,作者认为是主动表达谢意之类的,阿德勒的观点是,自己感受到对别人的贡献感。你认为自己对别人有贡献,就会心生幸福。

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周六《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生命的三种意义,有一种就是投入都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会有个“进展原则”,就是朝着目标前进,比实现目标更幸福。大象每做对一件事,就会有快乐的感觉,我们在朝向目标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会不断感到幸福和满足感。

这就是说,实现目标的一刻是幸福的,但幸福感马上就会消失。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幸福的。

超越自我局限的人生升华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神性的道德。这里的神性是我们内心能够感受到的一种神圣的敬畏感、自我的提升感。这种提升感能让我们内心充满幸福的感受。

我们怎么获得这种提升感。康德给了两个答案:真正让他心存敬畏的东西有两样,一样是人头顶的星空,另一样是人心中的道德戒律。

体验大自然和感受高尚道德是给我们提升感的两个重要方式。还有第三个方式,加入一个群体,去做超越自我意义的事情。

体验大自然,比如我们看到广阔的大海、玄幻的激光、壮丽的瀑布、宽广的草原,我们都会感到深深地震撼,对人生有全新的理解。

感受高尚的道德,比如我们看到在大地震中舍身救人的英雄、在疫情中逆行的医务工作者、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坐着餐车去武汉,都会为他们伟大的行为而感动。

加入一个群体超越自我意义,比如那些在最困难的时候入党追求全国的解放的前辈们……


到这里吧,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080|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