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从巴陇锋《云横秦岭》中重见一个大西安

 从巴陇锋《云横秦岭》中重见一个大西安

                            文|李浩

   当我仔细拜读完《云横秦岭》的四五天内,依然久久沉浸书中所绘故事不能自拔,因为是这部厚书让我重新阅读了一个大西安。《云横秦岭》是著名作家、编剧巴陇锋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巨著,作品还原了1935年到1945年间古城西安的历史、风俗、时代氛围和社会心理等,寄予了“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的意蕴,写就了“纠纠老秦 共赴国难”的硬骨头精神,富有正能量。

    作品情节从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山舰”事件写起,写到了北伐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刘志丹之死、张国焘叛变、中央红军到达延安、日本侵略、国共合作抗战、武汉保卫战、八百三秦儿女中条山捐国、中统谍战、八路军英勇杀敌和中共地下党为抗战胜利而机智地斗争等,整部作品洋洋洒洒横跨了二十年的恢弘历史。在书中三秦儿女的身上,寄予了巴陇锋对古朴彪悍的秦汉遗风的缅怀和追寻,所以古都西安顺理成章的成了巴陇锋文化追寻的载体。读者因而能在巴陇锋生动描绘的历史背景下,重见一个民俗文化意义上的文化西安,这种文化和大西安在纷繁的作品中是少见的。

    《云横秦岭》这部大作既有思想性,也有艺术性。例如整部作品一开头写到:“秦岭苍苍,渭水泱泱。在秦岭以北渭水之南,有一座古城闻名遐迩。她,就是西安,古称长安。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长安古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光、文明和富强,也正在见证这个民族的耻辱、抗争和不屈……”这样唯美的文字贴上厚重的历史题材小说,倘若巴陇锋本人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是难以达成这种艺术美的。在当今这个充满浮躁的环境里,巴陇锋能够坚持对文字的热爱,且笔耕不辍,富有成果,难能可贵。正如谢晓霞女士在《秦汉遗风中的民族历史记忆:简评巴陇锋<云横秦岭>》一文中所写道的:“在消费主义历史叙事盛行的当下,许多作者不是还原历史,呈现历史,在历史中展现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是消费历史、娱乐历史,甚至将历史阴谋化。而巴陇锋的《云横秦岭》却以正史的笔法从正面给我们还原历史,追寻民族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忠实读者的一致意见吧。

    书中巴陇锋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也许也是《云横秦岭》在众多描绘大西安的小说里远离流俗、脱颖而出的另外一个原因。在我阅读的大量小说中,有的浅薄直白,有的故作深沉,有的扭捏做作,有的荒唐起来简直令人不忍卒读。而《云横秦岭》却不同,这部大作既如实地写出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又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将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事件和民风民俗以小说的形式介绍给读者认识,这毫无疑问是具有创造性的。正如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冯积岐在《惊心动魄显秦岭——读巴陇锋的<云横秦岭>》一文中写到的:“巴陇锋是很会作小说的,面对众多的线索、复杂的情节,以及各色人等——中共地下工作者、国民党特务、日本特务、地方行政长官、妓女、商人、军人、知识分子、地痞流氓等等,巴陇锋从秦岭兄弟俩以及他们的情人、伴侣钟亦菲入手,情节从这三个人身上展开,故事从“弟兄情劫”开讲——弟弟的所爱成了哥哥的妻子,恋人变成了嫂嫂,悬念的设置,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如果说,这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是乱云纷飞,云堆秦岭,那么,经巴陇锋用手轻轻地一拨,秦岭便显出了它惊心动魄的模样,显出了本来的伟岸、俊秀。”

    是的,巴陇锋对情节和人物的处理显示出了他别具一格的思想智慧。我读完后深有体会,巴陇锋巧妙的运用忽明忽暗、亦虚亦实的叙事手法使真实世界与历史世界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释放,表现出了作品的张力。以真实史料为参考的故事架构和巴陇锋本人理解的故事架构在全书中升华了大西安的那段革命历史,促使读者从书中抽象出更广泛的人文内涵——在西安,该如何去爱,如何生存下去。这或许是我一人理解的巴陇锋的内心世界,也可能会受到阅读过程和个体体验的影响,使我们发生的情感不同。如果再细细读上几遍,融于作品之中,我相信会更好地理解著者本意。

    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就文学作品来说,表达方式可能有差异,表现形式可能有差异,但思想是永恒的。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信息或前卫、或传统、或紧随主流意识形态、或倾向个性化宣泄,都要有根基、有深度,都要能够引发读者思考,都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云横秦岭》在“追忆青春、家国情怀、血浓于水”等多个篇章中,著者通过细致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达到了让人重新打量那个时代大西安的境遇,所以应该是成功的。

    阅读报刊媒体评论,已经有几十位著名专家、教授、作家、学者及读者朋友,纷纷在不同场合大力推荐、鼎力撰文,给予了盛赞。这其中个个评价委实不低。过去,有些人审视一部文学作品,总爱用文艺理论的框框去缘木求鱼,殊不知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再怎么花哨、再怎么高深莫测,都是空头理论。一部文学作品,能让读者有所感悟、受到启迪,就是有意义的创作。巴陇锋的《云横秦岭》便深刻承载了黄河文明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巴陇锋也是做了一次成功的实践。

    巴陇锋还充满着更多的创造活力,我和众多读者一样,期待巴陇锋在文学创作上,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巴陇锋热情的笔触,逐一刻画的乱世儿女的家国情仇和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取义的节操,这些品质和精神不管在怎样的一个时代里发生,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完)

作者简介:李浩,中共党员,助理编辑职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都市文学》特约编辑、五洲图库签约摄影师,现任职西安外事学院校报编辑部主编。已著有长篇小说《木迟微》、《你的心情 我曾听说》,散文集《梦也何曾到锦屏》、《我的大学你的歌》、《禅心》等多部著作,公开发表各类作品累计超过百万字,上百篇新闻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等国家和省市级社会媒体刊载,主流网络媒体刊发作品超过千余篇。另创作有大量优秀短文,代表作《一张纸牌一颗心》、《左手幸福》、《扔掉的鸡蛋》、《父亲的味道》等多篇短文分别刊登在《延河》、《山花》、《都市文学》、《中国家园文学》、《关心下一代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省市级文学刊物及社会媒体。获中国品牌内刊·2014年度优秀报刊评选“全国好编辑”称号获得者、首届全国优秀校报校刊评比“全国最佳编辑铜奖”获得者、先后20余次获得陕西高校新闻奖不同奖项。现为西安外事学院正蒙导师,并荣获“陕西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浩: 从巴陇锋《云横秦岭》中重见一个大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