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一次狂欢盛宴上突然死亡,他的死加速了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导希腊哲学思想的衰败进程。
次年,在雅典城邦的独立欢呼声中,亚里士多德孤独的死去。
此后,曾经试图征服欧洲以及波斯文明的马其顿王朝彻底崩溃,欧洲和遥远的亚细亚文明却因此席卷希腊。历史正在进入新的洗牌和场景,欧洲和来自亚细亚的人们把天主教、基督教等异教信仰带入希腊,幼稚的希腊文明面对这些成熟而强劲的东方文化,不堪一击,被历史吞噬在东方文明的长河之中,揉搓融合。
虽然历史的车轮残酷而充满血腥,但热爱生活的人们并没有停止思考。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一分为二,生发了斯多葛和伊壁鸠鲁两个主要学派,他们之中一个主张坦然接受失败,一个倡导在快乐的怀抱中忘掉失败。但无论怎样,两个学派都是在围绕着征服与奴役之下如何求得幸福的理论而思考。他们无非就是主张人们冷漠无欲,安于平淡,或者追求心神安宁。
有一些智者在不断的总结和沉思中,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除了空间、时间和法则,任何事物都不存在。而法则中的法则就是:进化与毁灭无处不在。
在这期间,国家的轮换,文明的兴衰,大概经历了数百年的轮回变迁。罗马帝国从兴盛走向衰落,异教信仰让位于东方宗教,一步一步地,天主教主导的罗马帝国逐渐沦为教皇制度,教会成了权力与文明的象征,统治着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用教义的魔力和制度,口袋里塞满了全是贵族与老百姓的捐款和资金。为了巩固教会的这种统治地位,他们认为人们需要一种共同的信仰,这个信仰必须具有超自然的约束力,不因时间改变和衰落。于是,所谓的经院哲学也应运而生。
什么是经院哲学呢?经院哲学,其实就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说白了,就是为教会的信仰找合理的根据。经院哲学往往会研究一些荒唐可笑又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说:牛和马拉的粪便有什么不同?天上的星星哪一颗最亮?一朵玫瑰花上有多少个花刺啦等等。正是在这种教条的牵制下,经院哲学狭隘地从信仰转向理性,又从理性返回到信仰,在自我欺骗中来回兜圈子。可见,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人心智有多么不堪。
进入11世纪后,由罗马教会先后发起的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开始,打开了通往东方文明的大门,各种奢侈品与文化思想不断涌入,使得禁欲主义与僵化教条注定被取代。
人们创建新的城市,种植大量的土地,商品成倍增长,并有所盈余。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各种新工具被带进欧洲。新工具的进入,让人们处理事情的成本不断降低,学习不再是教会神甫高高在上的专属。
大航海、化学、动物学、天文学,在这一时期有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系列的觉醒始于英国哲学家罗杰培根。先后出现了画家达芬奇、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电磁学吉尔伯特、解剖学的维萨里、大文豪莎士比亚等众多伟大的思想家、执行家。
随着不断的积累,知识的增加,人们的恐惧减少,面对未知的事物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而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去克服。每一个心灵仿佛都充满了自信,变得从容而勇敢。这样的环境,也自然迎来了整个欧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
哲学的故事 读书笔记 第三话
点击这里看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