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本书会为你点亮一盏心灯

读书的意义除了在于让人们开阔眼界,涨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艰难行走于人世的我们,或得以安抚内心,或得以反思自我,不至于因陷于琐碎繁杂的日常而忘了身边那些简单却美好的事物。

而能触动心灵的,总是那些饱含真情、有感而发的文章,比如《生活来来往往,别等来日方长》中,诸如史铁生、老舍、梁实秋、朱自清等知名作家所写的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绝不咬文嚼字,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总是能在未知的某处,让人为之感动。

试试品读这些质朴的文字,老舍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由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梁实秋说:“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而胡适说:“哪样的生活可以叫做新生活呢?我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

书中触动我的,许多都只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平凡之事,之所以会被触动,是因为那些事同样发生在我身边,而作为亲历者和阅读者,对于同样的人和事,我的感知竟完全不同!

老舍先生写自己的母亲,才四十岁出头,就成了寡妇,一个人带着分别才一岁半、不到十岁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艰难度日。日子虽难,坚强的母亲却始终在外勤劳工作,在内一丝不苟操持家务,就连父亲遗留下来的植物,都被母亲照料得生机勃勃。

在动荡且贫困的岁月,母亲所承受的一切,老舍先生虽没有逐一道来,读者却能清楚地想象。而让我感概的事情是,虽然生活已经十分艰难,而老舍先生的母亲在有客人来时,无论手中怎么窘迫,她都会想方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若是亲戚自己掏钱买了东西来,她甚至脸上会羞得飞红,而殷勤地给来访者温酒作面,又会让她喜悦。

老舍先生也说自己的母亲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是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就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会给孩子剃头,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读着所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我深觉老舍先生母亲的伟大之时,还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爱我的母亲,可我从小就不喜欢她是喜欢吃亏的人:每每走亲戚,无论是在外婆家,还是在奶奶家,为一大家子做饭的永远是妈妈;谁有麻烦事,第一个找的,也是妈妈;过年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到了吃饭时间,他们总像是约好一般来我们家吃饭,从没想过让她休息一次;而外婆中风瘫在床上之后,哪怕曾经她从没帮过有着四个孩子的母亲,一旦有任何事情,她总是来找母亲。看过许多这样的事情之后,我仿佛看到这世间就是这么不公平,当好人的人,甚至自己的亲妈也不会去心疼。可是妈妈在面对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竟也像老舍先生的母亲一样,对别人付出反而会发自内心地开心,却是真的从来不想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

或许从小的我,是因为心疼妈妈,所以不喜欢这样她,但哪怕到了现在,年近四十的我,也依然没有理解她为什么要那样傻吃亏。直到看到老舍先生写自己的母亲时,我发现,原来是我一叶障目,只是因为她让我心疼了,她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那样爱惜自己,所以我内心在怨她,也因此从来没明白她的伟大。

从没想过,近四十年的心结,在一篇文章的指引之下就得以解开,虽说我不太可能立马就能完全转换心态,但我至少知道了,妈妈没有做错任何事,真正伟大的人才能做到她所做的那些,而我,应该尊重她,应该为她感到骄傲,也应该更多地去主动维护她。愿总能如此幸运地遇到好书好文章,让我得到启发,心中也多一份光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有一本书会为你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