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拉开帷幕。关注开幕式的世界人民大概都和我一样,期待点燃主火炬的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酷炫牛逼,也期待主火炬气势恢宏。
然而,当最后一棒火炬手将手中燃烧的火炬插入由所有参赛国家组成的雪花中心,我们幡然醒悟:噢!这一届世界赛事的开幕式走了低调风格。再琢磨时,远不止于传达低调。这一把被安置在主火炬的位置的小小火炬,向世界传达了环保、科技、谦逊、敬畏。
01北京冬奥会传达的环保理念
此次手持火炬的燃料采用的航天材料氢气,氢气绿色、环保、无污染。但要用于手持火炬的燃料,又面临非常多的技术难题,比如:氢气易燃、易爆、易泄漏、难控制等。
而此前的历届冬奥会还没有成功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的先例,但北京冬奥会妥妥地采用了历史上首支氢燃料火炬。至此,奥运火炬的燃料从最初的镁块,再到丙烷,再到如今的氢气,华丽地实现了无污染和零碳排放!狠狠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的绿色环保科技。是的,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宣告世人: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02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达的科技
一把精致喜庆的小小火炬,以氢气为燃料,在北方冬季恶劣的室外环境中,如何确保火种不灭?同航天领域的要求一样,冬奥火炬对可燃料费靠性要求极高,如何保证氢在运输和传递过程中不泄漏?在火炬火焰不能像火箭发动机那样喷射而出的条件下,研发团队需要攻克实用和美感双在线的难题!氢气要实现从航天领域的应用到奥运火炬的应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和六院101所组成火炬研制团队,历经约两年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氢气在火炬燃烧中的安全性,并且解决了氢火焰可视性、复杂曲面适应性、大比例减压、氢燃料储存等诸多难题,因此,使火炬具备了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
当然,也顺便向世界展示了一下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同时也将会推动国内乃至在世界范围氢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03 北京冬奥会火炬的传达的谦逊
当最后一棒火炬手将手中燃烧的火炬插入由所有参赛国家组成的雪花中心,结束了人们对主火炬的各种猜测和期待。是的,两位火炬手携手把最后一棒火炬稳稳地放置于主火炬,就是这么温柔谦逊!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后,经历了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考验,祖国人民也随着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变得更加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我们的伟大祖国、来自于我们的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来自于我们主张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发心。不再需要初入世界视野时的那种张扬去吸引世界的眼球。
如果把此刻的中国比作一个人,那么,初入世界视野的中国像是三十出头的青年人,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以尽可能高调的方式让别人知道自己会点儿啥以及自己有点儿啥。而当下的中国走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更像是一个四十不惑的中年人,懂得了凡事向内求,待人接物更加谦逊。别人是否知道我是谁,别人是否知道我会啥,别人是否知道我有啥,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我会啥,我知道我有啥,然后稳稳地提升自己,做好自己。
04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达的敬畏
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并不耀眼并不张扬,而是直接用最后一棒火炬作为主火炬。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影响下中华人民的与世界相处智慧,这便是“道”。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里说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就是先贤教会我们的与世界相处智慧,凡事要在遵循“道”,也就是规律。
所有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正是所有事物之间相互转化才维持了世界的平衡。回到我们的小火炬,正如上面提到的《道德经》第二章的内容一样,大和小之间也是相互转化、相互制衡的关系。大,不一定是真大;小,也不一定是真小。
在2019年年底爆发的全球性新冠疫情以来,全世界的人民已持续性地和一粒小小病毒战斗了整整两年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人在大自然和宇宙生态面前,皆是一粒尘埃。引起人类恐慌和集体持续战斗的,可能是如一粒小小的新冠病毒。
所以,在自然和生态面前,人类应当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如此,才能与世界长期共存。张导以一把小火炬作为主火炬示于世人,实在是高级的中华智慧!用它呼吁人类敬畏自然,与宇宙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