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30 行走滇藏线上

每一个男人

无论年龄阶层

内心中都有个男孩的影子

——※※※※※※——

01 滇藏线

三天前,我们由西向东行驶在川藏线上,到了西藏昌都的芒康县,转90度向南,进入了滇藏线。

之前的的游记中多次介绍过川藏线,它是五条进藏公路(川藏、滇藏、青藏、新藏、中尼)中修建得最早,路况最复杂,景色变化最丰富,战略意义最大的进藏公路。

今天聊聊滇藏线。

滇藏线起于昆明,终于拉萨。实际上,这种省会到省会的端点只是行政级别的象征。一般认为,滇藏线起点到云南的丽江,到了西藏昌都的芒康与川藏线汇合后结束。

与另外四条进藏公路相比,滇藏线距离不长,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实现通车,是四条进藏公路中最晚建成的。

滇藏线里程表 摄于芒康县检查站

建国后,咱们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建进藏公路。其中川藏线首先突进,在和平解放西藏后,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四条线路同步启动。数年后,川藏线与青藏线在同一天宣布通车。之后,新藏线也实现了简易公路贯通。然而,滇藏线的建造却是几起几落,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多年才建成。

之前我也感到奇怪,川藏线需要垂直方向穿越横断山脉的一道道高山峡谷,而滇藏线却是顺着山脉河流方向。应该说前者的修建难度更大,为何后者却迟迟未能完工?

对这一问题的标准解释是,滇藏线位于三江并流的高山峡谷区域,施工难度太高。

注: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云南省西北部自北向南并行奔流一百多公里, 形成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

三江并流地势图  来源:CCTV

这种说法并不太具备说服力。以我在旅行中的观察,滇藏线的平均海拔最低,因气候湿润,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总体建造难度低于川藏线。

我估计,滇藏线迟迟未能建成原因有以下两种。

首先,川藏线与滇藏线的西藏最西端的芒康交汇,之后合并成一条公路,只要修建当中的一条,就能保障西南向西藏方向的运输。无论是川藏线还是滇藏线,修建难度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以当年国家的财力物力,难以同步实施。保障西南、青海、新疆三个方向的通道更具战略意义。

其二,为何选择打通四川方向而不是云南?这与当年的云南物质条件、交通运输有直接关系。云南本就落后,工农业都不发达(现在依然如此),昆明到丽江这一段道路也很崎岖。而川藏线起点在雅安,距离天府之国的心脏只有一百多公里,物质保障与运输更容易实现。

总归还是国力经济问题。如果当年真有能力将两条滇藏线全部建成,中印1962年之战,我们打下了藏南,或许就不会因为交通保障问题而放弃。如果那样,中印战略关系不会是现在这等情形。

修订版注:滇藏线由两条平行的线路组成,一条是主干线,即214国道一段,被称为滇藏东线。另一条滇藏西线,一般称为丙察察线,沿着中缅边境,在然乌与川藏线交汇。我们在前往来古冰川的路上误走过其中一段(见《西行漫记·26 川藏线上的景观大道》)

我们没有全程走完川藏线,因此也无法全面对比从雅安到芒康和从丽江到芒康的两段道路,到底哪一条景色更值得观赏(两条线合并后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从我们走过的部分道路来看,滇藏线的景色不错,但不如川藏。滇藏公路顺着山脉沿着江,因此沿途的地质构造、植被等变化较缓,而川藏线横跨很多,海拔差距很大,自然景色变化更加丰富。这是距离产生美的一个实例。

滇藏线从来就不是自驾、骑行的主干线,群众们的选择总是有道理的。

02 纪念品

昨天,我们在香格里拉入住一家很普通的宾馆。今晨起来到后院的停车场准备出发,才注意墙边种着一株株大丽花、月季、玫瑰,花开正艳。

才意识到,我们已经离开气候严酷的青藏高原,走入了繁花似锦的云南。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艰险困苦、崎岖坎坷,滇藏线自香格里拉以降,道路宽阔平坦。

路旁开设了无数面向游客的销售点,卖着藏刀、青稞酒、藏獒等等,云南的旅游商品经济真是繁荣。

很有趣,在藏区的中心,藏民比例很高的地方,并没有这些旅游商品。反之,越是与藏文化没多少关系的地方,卖这些东西的越多。进云南这几天,一直在迪庆藏区,但我只见过卖旅游商品的服务员穿藏袍。至于她们是不是藏民,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我觉得,云南藏区就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你去过香格里拉、上过玉龙雪山,就算是到了藏区么?你信就行。

今天的第一站是虎跳峡。从香格里拉到虎跳峡不到100公里,在如此顺畅的公路上我们走了两三个小时,因为有些队友在没完没了地停车购物。

在购买了几公斤珠宝首饰,足够给老婆打造两件连环锁子甲后,购物狂相公将兴趣转回到他个人最感兴趣的项目:藏刀。

入藏之后,相公每回都见刀眼红,已经不知道买了多少把。在尼泊尔,他更是渴望带回几把廓尔喀弯刀,后来打听到只有把刀绑在大腿上才有可能偷偷私藏入境,他就放弃了,我估计他怕不小心割了蛋。

现在,眼瞅着快到丽江了,藏区之行即将结束,藏刀也将渐行渐远,于是他的态度是:买!没钱了借钱也要买!华哥对藏刀的兴趣也不小,虽然略逊于相公,但也达到了相公买三把他就要买两把的比例。

年纪再大的男人,内心都还是个男孩。

云南这边的旅游服务也相当贴心,公里上处处都是广告牌,没隔几公里就是一个名刀世家,每家的规模都很大。

在西宁游记中介绍过藏刀。以我个人理解,小型藏刀主要功能是切肉,相当于欧美的西餐刀,防身作用不大。

到了云南,我已经可以对藏刀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义:“所谓藏刀,就是汉人为了本民族游客生产的一种旅游纪念品。”

在云南藏区,藏刀的定义更加凸显。这地方从饮食习惯上,根本不需要用刀子,这么多几百年传承的藏刀名家就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以前能卖给谁?

我在西藏这么久,也没有见过哪位藏民拎着把藏刀在路上晃悠,偶尔进入藏民家里,也没见过墙上挂刀的,在任何地方观赏和购买藏刀的都是内地游客。

不仅仅是藏刀,仔细观察会发现,藏民身上佩戴的东西在市场上基本看不到,你能买到的也都是本地人不用的。为此我在一些游客不多的小镇考察过,发现那些风格粗犷、厚重的首饰,在为本地人开设的小店中也难见踪影,问过一些佩戴这种首饰的女性,比较一致的回答是祖传的。

我们买的都是假货。

这些藏族工艺品都是用大卡车从汉地运过来,游客们再把它们扛回汉地。就如同从尼泊尔可以买到性价比极高的克什米尔·温州产纯羊毛围巾。

最后,当我们到达丽江时,买的藏刀足够武装一个加强排。

我确实搞不懂买这么多刀回去的目的是什么,开餐馆么?

注:据说藏区旅游纪念品的主产地在江苏常州。想想看,如果一位常州游客在西藏转悠一圈,带回去一堆旅游纪念品,该是多有趣。

一路向南开行了几十公里,期间经过哈巴雪山和香格里拉大峡谷,云雾笼罩,山下是层层梯田和彝族村寨。以前没有和彝族人打过交道,只知道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彝族人很勤劳。奇怪的是,他们的房屋却都是那么破旧。

勤劳未必能致富。

黎族村寨

03 虎跳峡

中午到虎跳峡。虎跳峡名气很大,是滇藏线上排名第一的自然景观。

虎跳峡为金沙江(长江上游)的一段,这一段正好又是香格里拉与丽江的界河,所以虎跳峡景区既属于香格里拉,也属于丽江。

既然传说中老虎都能跳过去的地方,自然峡谷极窄,我们开车走了几公里,但见两岸山势越来越陡峭,且山峰与江面的高度差极大,目测有两千米以上(景区介绍有3900米)。

我们走的是虎跳峡西岸,在香格里拉地界,沿公路可以直达到峡口上方。而南岸(丽江地界)有条离江面很近的栈道,很适合徒步慢行。坐在车上,看着江对面那条路,极是艳羡。入藏后这么久,第一次想那么清清爽爽地走走,条件是身边有可心的人儿陪伴。想到这看看身边这几个大老爷们,欲望顿时烟消云散。

上虎跳全景

继续前行,但见山势紧逼,江面愈收愈紧。到了停车场,下行百米就到了观景台,这里就是虎跳峡最著名的峡口了,或许也是金沙江的最窄处,江面约五十米。此时为夏季丰水期,若是冬季,估计只有三十余米。

此处有山上落下的巨石阻塞,形成高落差的激流。但见金沙江红色的江水汹涌爆出,其声震天,很是令人震撼。

没哪只老虎能跳出三十米远,若是凭借江中间这块巨大的虎跳石或许有可能。尤其是当你见景区内用水泥塑出的那两只巨大威猛、丑不堪言的家伙后,完全可以相信那个传说。

虎跳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绵延11公里,最著名的是有观景台的上虎跳峡,中和下还没有开发出来,我们驾车进去一段,路不太好走,就放弃了。

我们驾车到了中虎跳时,见到一位民工打扮的中年男子,静静地坐在路旁,看着奔腾的江水,江左侧是著名的玉龙雪山。我想,若以后再来,做个背包客,我也会这样吧?看着江水发呆,挺好的。

比起90多块钱的黄河壶口大瀑布,票价65的虎跳峡在景致上和气势上都低了不止一个档次。既然路过此地,进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驶离拥挤的虎跳峡景区,眼见一路上游人越来越多,商业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估计这些游客都是来丽江旅游的,不会有多少人进藏。

在西藏,你会觉得自己是个旅游者;在云南,你是客,“顾客”的“客”,你是来花钱的。

下午到达丽江,进藏至今,终于在手机上看到了4G信号。

传统上认为,丽江才是滇藏线的起点,我们藏区旅行至此宣告结束。

修订版后记

本文仅三千余字,是《西行漫记》后半部最短的一篇,内容也单调乏味了些。即便如此,修订重发还是用了三四天时间。

最近开学,公私事太多太多,时间过于零碎。码字要有个状态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漫记·30 行走滇藏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