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语练习

语言是有能量的,当说“我爱自己”和“我恨自己”,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从潜意识的角度来说:你说的话就是你的人生。

弟子规中写到:话说多,不如少。古儒吉上师说:只谈论知识,不要转述别人所说的关于其他人的坏话,当有人前来告诉你这类事情时,不要鼓励它们,不要相信那些话。

大部分人喜欢闲聊,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但大部分话题都是与成长无关的话题,抱怨居多,被各种关系束缚。并没有从中觉得充实,反而空虚了许多。空虚也不是真正的空和虚,真实的空和虚是修行的境界。而这里的空虚在于大脑填满了各种与自己无关的信息。

以前总喜欢看看各种俄乌战争的新闻,但后来发现,从新闻里永远看不到真相。你也会加入讨论的圈子,但是我的收获在那里。

只有把外在的关注转向内在,浮躁的内心才会平静。那么从有意识的练习不说话开始,或者只说读过的书和感悟的人生。

开始不适应,这很正常,习惯的代替,身体都会有反应,当忽视它,身体就会适应新的习惯。改变之初,内心总有找人聊天的渴望。但每次聊完,又觉的虚度。反复多次后,当知道结果是什么,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随着静坐,沉默禁言时间的延长,消极的根源也可被连根拔起。

和朋友在电话里聊天的话题也是关于成长,以这样的话题为主线,聊多长时间也不会绝的空虚。你需要主动思考,每一句都来自内心的感悟。有意识的去说,去听,去看。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充实。

也不再追剧,不再沉迷于手机。每当想要拿起手机,都会觉知,然后放下。当外面的信息越来越少,内心就会越来越平静。

焦虑,抑郁越来越多与信息的泛滥也有关系。潜意识不会分辨是对他人,还是自己。都会被自己留下。

动画片里不时跳出的广告,孩子们就知道买什么零食。这都在无形中通过对潜意识的影响引导消费。

只有当我们有意识的筛选,就开始主导自己的人生。你可以选择说什么,看什么,听什么,感受什么。不是被动的接收。

修行是简单的。困扰我们的都是无意识造成的。你控制不了行为,也就控制不了头脑。任由念头的浮起,消失。在无意识中被影响。

情绪都在无意识升起的,所以会重复。你只有觉知它,看着它才会消失。那么修行就从觉知开始,觉知走路,觉知呼吸,觉知说什么,觉知吃什么。

当对每一个行为都有了觉知,那么就会觉知到你的头脑,不再受潜意识控制,而是学会了选择,有意识的做出回应。

修行的目的是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从浮躁变得平静。只要静坐,并了解你不是什么,才会了解你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禁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