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被讨厌”吗?

你害怕“被讨厌”吗?

我想多数人都非常害怕“被讨厌”。正是这样的恐惧,让另外一项广为人知的人生座右铭:“做自己”(Be Yourself),成为空中楼阁。于是众人皆是,我亦是;众人皆非,我亦非。无论你伪装成多么独立思考的模样,多半时刻,你只是人海丛林中的一片叶子。

阅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作者为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及撰稿人古贺史健。岸见一郎为维也纳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信徒。书页封面上写着一段小小的话语:“所谓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阿德勒学派相信所有人生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割舍别人的认同是一个人获得自由重大的功课。

所谓的自由,

就是不怕

被别人讨厌。

人需要他人的认同,或者更直接一点挑明,人为什么害怕“被讨厌”?岸见一郎的解释非常无情,因为多数人没有能力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离。从某个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社会的期望,是件“很过瘾”的事。但这是一个陷阱,当你小心翼翼保护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时,你其实正在失去你自己。你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这一生,你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活的傀儡。

阿德勒的年代没有电脑,当然更没有什么社交网络、Facebook点赞。如果晚生一百年,他可能可以对我们现在不只被家人、同辈,而且被社交网络高度包围的人际关系提出更杰出的言论。甚或他会设计一个网页,不只可以按“赞”,还可以按“讨厌”……然后告诉众人,当你的“赞”愈多,你愈危险;如果你得到的“讨厌”很多,不用伤心,可能仅仅代表你比别人活得“自由”。

阿德勒之外,另外一位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塔尔·班夏哈,也是“恢复自我价值”的构造者。班夏哈教授现年才四十六岁,说话内敛,没有耸动言语,也没有“正义”那堂课的授课者桑德尔教授那般著名的敏锐逻辑。听他授课,初期想睡觉,然后,他缓缓的语调,一一丢出来的疑问,解剖现象的锐利,会让学生时而微笑时而沉思。他的那堂“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课堂上他统计过,在美国共有超过二百多所学校开“正向心理学”课,而且在各校皆为最受欢迎的课。为什么?在网络潮流里,人负面容易,正向难;疯狂普遍,静谧难求。网络上传播“恨”的讯息,可以瞬间狂转;传播“爱”的力量却很薄弱。一个吊诡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真正大成功者”如乔布斯,或者历史可以留名的邱吉尔等,都是出名的“不从众”“不在乎被讨厌”“坚持自己”并“正向思考”。乔布斯把死亡当礼物,每日醒来问自己:“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我今天要做的事还该做吗?”即使明知如此,当自己面对可能被“讨厌”时,许多人欠缺正向心理的态度,仍不免选择牺牲自己本来相信的思辨及价值,以“负面”“从众”的方式逃避自己的难题。

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拥有的很少,却从未停止热爱生活,例如台湾原住民;另一种人拥有很多,却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释,他们不拥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选择诉说创伤,因为他们有一个目的:逃避面对人生,不愿为自己负责。

快乐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赞、自尊、社会认同”。甚至后者愈多,有时候愈失去自我。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为自己活了一生。如果“成功”,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害怕“被讨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