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文章,欢迎关注“池中有物”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城中村”一词,便又想起我住在“城中村”的那段日子。
想来平淡无奇,却偶尔在记忆中闪光,那里住着很多年轻人的鲜活往事。
01 结缘
2014年4月初,我来济南找工作。
找到工作后,首先就要解决住的问题。
当时,想着只要离公司近一点、有个住处就可以。
那是一个村民的自建房,为了尽可能的收纳租户,建了6层,每一层隔离出4个单间。在第6层的屋顶上,又搭建了2间,我们叫它“烤漆房”。
在这个称之为“城中村”的地方,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房屋建筑,他们靠收房租为主要经济收入,为每个来城市打拼的异乡人提供一个“家”。
而我就选择了这搭建在6层之上的其中1间,一个月租金是240元。那时候对于烤漆房的“冬冷夏热”完全不知情,十几平的单间里有厕所、有床、有衣橱、有书桌,我觉得下班回来有个住处就满足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租的房子,住了将近2个春夏秋冬。
当时我的银行卡里有2万块钱,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存款,也足够支撑我在正规的小区里租一个单间。
但我却没有动这笔钱的心思,也就是从那开始我发现了我的消费观——既然240元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就没必要花800元。
到现在,如果需要买一部新手机,卡里有1万块钱可以用,那会买一部大约3000元左右的,而不是8000元的。
这真是一种特别“落后”的消费观,但也不能不接受我的观点:兜里有钱,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
因为我担心在“精致浪潮”退去之后,发现自己在裸泳。
02 冬夏
就这样,简单的买了一些日用品,我就入住了。记忆变得零星而不成系统,只能记下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6月,迎来济南的夏天,“热”是印象最深的感受,进门很热、做饭很热、吃饭很热、睡觉很热……
热到睡不着、热到身子贴在凉席上黏糊糊的、热到半夜起来冲2次澡、热到用盆子盛好水放在床边,一边用毛巾擦身上一边睡……
但好像,热天气是有规律的,热上两三天,便会迎来阴天下雨,也就能睡个好觉。
窗外电闪雷鸣,打开窗户,小风嗖嗖的吹进来,伴着微风安然入睡,那种幸福,瞬间就会忘记昨天的热。
有“夏天的热”,自然有“冬天的冷”,但我对这冷并没有多深的印象了,可能这得益于热乎乎的粥、铺着电热毯的床吧。
想到这,也许会觉得自己在“自找苦吃”,但当时也没觉得多难熬,而如今更是快要忘记了,剩下的只是印在脑子里的经历,也很宝贵。
我们对于很多“痛楚”其实是善忘的,就如那句“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样,在早上迎着朝阳上班的时候,其实也就忘记了夜里的辗转反侧。
我们要感谢这种“善忘”,忘记那些不值一提的疼痛。
03 吃饭
因为房间是在6楼楼顶另外搭的,所以一出房间门就是楼顶的一片空地,晒晒被子、养养花,在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晒晒太阳,也是很受用的。
所以,“简易厨房”就安置在了门口的这片空地上,每天吃的饭大都是炒菜、馒头和粥。
男朋友过来的日子,我们用微波炉吃火锅,小房间被挤得满满当当,连走路、转身都变得费劲,但心情也是自在的。
男朋友炒了一个“黄瓜炒鸡蛋”,端上桌来的时候,说道:“我在这盘黄瓜炒鸡蛋的下边放了一朵花,等咱吃完你就看到了。”
等我们吃完,盘底开出了一朵用黄瓜皮贴出来的花。在那小小的房间里,仿佛爱意也知趣的增添了浓度。
6年后的现在,老公已经有好久没有进过厨房了。坐在火锅店,涮着精致食材的我们,找不到在小房间里的自在。
我们总是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开始怀念那个地方。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我觉得那时候的我就是住在井底的那只青蛙、就是夜里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不知道天有多大、不知道夜有多深,不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嫌弃自己的拥有。
如果可以,想继续做一只快乐的“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04 搬家
住对门的是一对小情侣,一样的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吃饭睡觉,除了开门进出,他们的房间门都是关着的。俩人很安静,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周末,我出门,看到俩人开着房门收拾行李,要搬家了。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来来往往流动很快,他们比我晚来,却先于我搬走了。
恰巧,吃过晚饭,房东来敲门收下个季度的房租。他随意聊起来:“你对门今儿搬走了,人家买房了,在我这住的人搬家很多都是因为自己买房了……”很是骄傲,他的房子会给租户带来好运。
过了几天,对门有了新的租户,比起之前的那对情侣,这个租户实在太闹心。
每晚半夜才回来,因为门对门,我能清楚的听到他回来的脚步声。听那脚步,每次都有些踉跄,拿着钥匙摸索门锁,要用好长好长时间……几乎每天如此。
房东自己是在2楼住,有时候会听到这位租户回来,因为不放心,就会一直跟上来,会听见房东对这位租户说:少喝点酒吧……
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害怕,是真的害怕,就怕他喝多了来开我的房门,这次我必须要搬家了。
“我搬家吧,我不想在这住了。”我说。
“嗯,好,对不起,还没让你过上好点的日子,好像你的朋友都过得比你好。”他说。
有些话只需要说一遍,就足以照亮整个生活。
这世上的事情真是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着委屈。
这个“酒鬼”终于是揭开了“丝丝委屈”的外衣,让我看清楚了佯装无所谓的内心。我也终究不再是那个“有个地方住就行”的我。
我也想去住一个像样点的房子。
2016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搬家了,告别了那间小单间,搬进了一个有空调、有客厅、有厨房、有储物室、有地板、有阳台的一室一厅,这个冬天,不会冷了。
搬家的时候,房东依然没有忘记问一下是不是买房了。
05 活着的往事
离开那个地方已经好几年了,也早已没有了那个地方的消息,或许已经拆迁、或许依然在迎来送往,每一个房间都上演着鲜活的故事,每个故事在将来都会成为活着的往事。
我时常想起发生在那个小房间里的事,想起附近的那个“金有牛汤”,那个时候的“金有牛汤”还没有开始做连锁,只是一间连招牌都没有的、有点破破的小店,门口放着几个放着大骨汤的不锈钢桶。老板就是服务员、就是收银,去的都是常客,点餐就是“十元牛肉的”、“十元牛杂的”这么简单。
下班或者周末的早上,去喝一碗牛汤仿佛有种“似神仙”的感觉,让人念念不忘。
前段时间,看到街边商铺有“金有牛汤”的加盟店,喝了一碗,没有那个味儿了。
“连锁化”、“标准化”让那碗牛汤没有那个味儿了。
一切,都回不去了吧,就把那最好的念想留在心里吧,那间小小的出租屋、那些活着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