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反思

读研我后悔了吗?

前段时间我在反思自己为什么读研,不断地问自己当初读研的选择有没有错。我反思了当时工作的感受、整理当初想读研的想法,我希望能从中找到证据去支撑“读研是正确的”这个观点,因为我不想承认自己错了,我很难接受自己做了错误决定,白白浪费了4年半时间的事实。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我越想从各个方面找证据肯定自己的选择,自己越是陷入分裂的状态。一个“我”从过往经历、他人口述中找出各种证据说服内心:你的选择没有错,另一个“我”觉得证据不充分,而内心在两个“我”的拉扯下痛苦不已、陷入焦虑。

承认自己做错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特别是自己还为这个过错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是,不承认与接受过去就没法走出来,只会使内心一直陷在拉扯的状态。

我选择读研这个事是正确的吗?读研这个事本身没有错,但是读研只是你达到某个目的的其中一个方法和途径,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确自身目的而盲目读研是不正确的。

当初我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提高能力和学历、转行、未来扩大就业选择面、丰富自身经历。

目的达到了吗?学历提高了,学习能力提高了(但与花费的时间相比,性价比不高)、见识开阔了,自身经历丰富了(多了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但是前两年过得太惬意,就业技能掌握有限)。而对于职业相关的目的(转行和扩大就业选择面),没有达到心中预期。

我后悔了,后悔读研前没把读研的目的想明白,后悔读研后没把目的分步列出并用研究生三年时间去完成。

反思自身做错的地方

回顾读研这段经历,很多地方我做错了。

我错在没把事情想细致。我想提高能力,但我没想清楚要提高什么能力(当时的想法是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想跳出毫无成长的岗位,但我没想清楚自己要跳去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我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贸然选择了跨考。读书十几年,学习已变成我的舒适区,读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逃避职场的一个借口。我是一个逃兵,而且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我错在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盲目读研,为了逃避职场而去读研。第一份工作里,我没学到什么,在职场里找不到存在感与成就感,而且由于害怕未来要独自面对客户,所以我想逃离公司。我知道自己想要成长,但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当时我觉得制造业生产部门的工作很无趣,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情,面对的是不知道设计原理的图纸、机器、产品部件;自己就像一个螺丝钉维持着机器的运转,但自己又不知道这个机器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我想要跳出机器,不做一颗螺丝钉,但是限于当时的认知,我不知道我能往哪转行。当时我想,跨考读研究生出来应该会更好转行,所以我选择去读研究生。

我错在仅仅因为兴趣和理想主义就放弃了原本的专业。我没有了解清楚经济学研究生的科研情况与就业情况就选择了跨考,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及人脉。我记得当时还找了一个暨大的师姐咨询研究生的情况,主要是问了考研的难度情况。

2018年,我花了半年时间去思考是否要读研。当时我做了很多准备,问了周围的朋友,自己也提前试学经济学教材,那时的我第一次主动去探索一个事情并为之努力。

当时的我错了吗?我选择了一条前途未知且更艰难的路,我第一次主动探索人生并付出努力,我渴望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人、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的出发点没有错。

我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一往无前地前行;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研究生阶段我没有学习课程外的知识来提高自己,我荒废了不少时间。我的过程错了。

我为什么焦虑?

我没有考虑到很多事情,特别是没有意料到国内经济形势会糟糕到如此程度,导致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我开始秋招一个月了,目前一个offer都没有。我没有考虑到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面会如此窄,80%的工作都与销售相关。找不到工作,使得自己变得十分焦虑,总把目光放在没法改变的弱项上:年龄偏大、外形条件一般。我觉得自己干不来销售工作,我不抗拒与人沟通,但不喜欢目的性很强的交流,而且我不会喝酒,担心未来无法做好销售工作。想到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与销售相关,内心就会抗拒(销售不是我讨厌的,我很认可建立个人品牌,对自身进行销售,我觉得销售应该是平等、互惠的,刚好我有你需要的,而不是我求着你来买东西)。

没找到工作加上没做好职业规划使得我很焦虑,其中,职业规划是长期焦虑的原因,没工作是短期焦虑的原因。由于焦虑,我会无限放大自身的不足,会后悔过去的决定,怀念当初有工作的日子,逐渐忘却了当初的追求。焦虑情绪已对自身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睡眠不佳、做事无精打采、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等。

我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无法把焦虑、后悔的情绪从身体内赶走,但我不能一直陷入情绪中,我需要做些事情,使自己继续前进。

现在我能做什么?

一、整理出短期内可以提高的技能,并加强它们。这样的技能有:英语水平、行测、逻辑思维能力(看咨询案例)、宏微观经济分析。

二、继续对内心进行探索,制定职业规划。

三、广泛阅读个人成长、情绪稳定相关书籍。没有输入的思考有很大的局限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