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方向,帮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父母课堂,我是丁美锋,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分享第11课,找准方向,帮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

智慧父母课堂已经接近后半部分了,我们学了那么多育儿的观点,育儿的方法,回到今天的主题,找准方向帮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来帮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请问你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有没有听过时代空心病,

这个名词其实是由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徐凯文教授在2016年11月5日最先提出的。刚刚提出时就受到各大公众号发表。。

他分享到现在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就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创伤,生活优越、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大家都会认为考上北京大学的孩子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但。在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大约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们活着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环境改善了?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如此贫乏呢?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在为自己而活吗?都是爸爸妈妈要求我的,只要爸妈满意就好了,他们又不会听我的。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外地妈妈的求助,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但是不肯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里打游戏,除了吃饭打游戏睡觉,几乎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为此父母很着急。

后来,妈妈又来求助,情况变得更恶劣了,因为孩子长期在家,父母为此焦急,就经常会出现言语上的冲突,久而久之,孩子紧锁了房门,父母敲门说,让他把门打开,如果不打开房门就破门而入,孩子说,如果你们敢破门而入,我就从房间里跳下去,就把父母吓得,破门也不是,不破门也不是,破门吧,怕他真的跳下去,不破门吧,又怕他在里面饿死。实在没办法,只能把饭端到房间门口,孩子真的饿了,等父母不在,开门把饭拿进去吃,同住一个屋檐下,本来是最亲密的人,却成了世界上最不想面对的人。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一位近三岁的小网红佩奇,被父母强喂成小胖子,靠他的吃播赚钱。

为了赚钱,父母可以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是何其的让人气愤啊。

许多网友向平台进行了举报,该账号后来将所有上传的视频都删了。

从北大学生的空心病,到与父母成仇人的小李,网红小胖子佩奇,这一个个案例都会让人不禁发问这些人到底怎么了?怎么回事?其实都是因为价值观的缺失而造成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成了人类共同的难题。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是谁?孩子是谁?我们跟孩子是怎么样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去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和与孩子相处。

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我们来思考。

问题一,你为什么生孩子?

以下有4个备选方案,一,为父母而生,为爱人而生,为自己的需要而生,为了让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发在评论区。

问题2,你希望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3,你是如何做父母的?

纪伯伦有一首诗叫做致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过。有些人说,孩子是我生的,为什么不是我的孩子呢?如果你听了下面这位教育和尚的这句话,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来思考,或许就会明白了。

我不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的,我是主动想来的,我是为了继承前生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而来的。

其实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迷茫?为什么会空心?许多事因为失去了方向,此生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使命而来的。而渐渐的,渐渐的遗忘了这份使命感。

那作为父母,我们要做什么呢?既然孩子不是我们的,难道什么也不要去做吗?或者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可以让孩子的生命找到方向,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5个方面。

种子从播种到长成小树,参天大树到枯萎,它有一个成长的规律。

同样孩子的成长,他也有他的成长规律,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了解,认识孩子生命的成长阶段。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0~21岁,分成5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0~1岁,这个阶段孩子的主题是,学会信任,在一岁以内孩子是否信任这个世界,信任父母,是否得到足够的欢迎和允许,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一岁以内的孩子他有两个需要,第1个是饿了要吃饱,第2个是被拥抱。当孩子的需求被得到了满足,就会有安全感,长大也会变得开朗,容易信任别人

第2个阶段是2~3岁,这一阶段的主题是自主和羞愧。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自己大小便了,家长如果能支持和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去大小便,他就会感觉有自主的能力,觉得自己是有影响力的。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在这个事情上,过分的抱怨孩子,比如说,你怎么又尿下去了?再念下去,要打屁股了,等等,这样就会在他心中种下羞愧的种子。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第3个阶段是4~5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主动性和内疚,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幻想,喜欢创造,喜欢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这时候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比较难管,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就会非常有想法,会主动的表达,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如果家长不断的去限制他,常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孩子还经常接受处罚。他就会觉得内疚,会有犯罪感而停止主动探索。甚至还会出现撒谎的行为。那成年之后,它就会成为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和感受。容易变成讨好型的自己。

第4阶段16~11岁,这个阶段的主题是勤勉和自卑。这时候孩子进入到学校学习,在竞争中去和他人比较,家长如果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夸奖他,跟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就会充满自信,但是如果经常批评孩子,忽略孩子,或者跟比别人比较,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变得不自信,不自觉的就会产生自卑感,会表现为避免参加任何的竞赛,避免跟别人比较,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容易追求完美,经常拖延耽搁,不知道如何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第5个阶段,12~21岁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对身份和角色困惑。在青春期阶段,孩子需要接受生理上的所有变化,需要界定自己和异性的关系,同时要界定跟同性的关系,还需要慢慢明白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还是几个重大的人生课题,都在这一阶段完成,假如家长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孩子就会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是不会被外界影响,也不会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比较自主坚定的人,这样的孩子有支配自己的能力,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主动性,自觉性比较强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为他提供支持,又不引导他探索,只是强迫他去完成任务的话,孩子就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第2点,我们作为家长要打开自己的世界观。自从做了妈妈之后,我们的世界就会被孩子无限的占据。甚至有一些妈妈的眼中,除了孩子只有孩子,我们不妨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关注到我们的小家,如何更好的去经营我们的家庭,关注到我们的社区,如何可以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好,还可以关注到我们的街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乃至我们的世界,我们主动跟外在的世界产生链接,多去想一想,我可以做些什么?

当我们能够打开自己的世界观,去拥抱外面的世界。其实是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引领孩子成长。我们看待世界的样子,将会影响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这几天有个医院要拍摄小朋友运动的场景,找我帮忙寻找场地和安排人员。我带着摄影组,走进了一家运动馆,正巧,老板也坐在前台,我表明了来意,老板马上就说,你可不可以从这门口把我的这个门头给拍下来?我们说视频是要放到学习强国上的,不能有商业的目的。结果人家马上说,那我借给你场地,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你的视频里面都不能为我们打一下广告。其实这个视频本身就是公益的视频,不存在任何商业的目的,但对方从我能得到什么出发去思考,后来我们掉头就走了。

当你拥抱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会来拥抱你。

所以打开自己的世界观非常重要。不要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

第3点,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价值观,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被推动做某件事或者被阻碍做某件事背后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这个就是价值观,比如说,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工作?这背后,都是价值观。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在乎的是什么,才能懂得他们的需要,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去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需要,创造自己的需要。

曾经我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做过一个绘本课程,名字叫做,为什么要上学?许多孩子上了小学。但也很少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当时有些孩子说,是因为有学校,所以我们才要上学,是因为可以学到知识,那么知识学来又可以做什么呢?还有人说,因为父母叫我去的,还会有人说,如果不上学,以后就要去当乞丐会没有工作的。其实这些价值观有一部分也是受家庭的影响。

4,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要提升自信。自信却是对自己信任,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好,这就是自信。

自信不是天生就来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它不会自动的转化为自信,他的自信要依赖外界对他的回应,而这个外界,最重要的是,他最在乎的那个人就是重要他人,比如说,孩子最依赖谁?谁就是他的重要他人。而这个重要他人对孩子肯定的次数越多,他的自我肯定,就能转化成真正的自信,心理学当中有个说法,一个人得到重要他人的肯定次数在5000次以上,这些他人的肯定才能转化成自信。

那么我们如何去肯定孩子呢?就要具体事实,比如说,今天你把鞋子摆得很整齐,这是个好习惯,妈妈很高兴,这个说法就代表肯定先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行为及这个行为背后的能力,再加上妈妈的态度,这个过程就非常真实的描述了孩子的行为和能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被肯定知道了孩子下一次的行动方向,让孩子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被肯定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

那么有了自信之后,我们要关注什么呢?就是要提升自我价值。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才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爱。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出现跳楼割腕等等自杀的案例,许多都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很低造成。

自我价值感它包括三个部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爱,爱护和珍惜自己。和自尊,既不对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自己。一个有充分自我价值感的人,他会喜欢自己悦纳自己,会照顾自己,那么如果自我价值感不足,那他要么就是自傲,还有一个极端会发展为自卑。

那我们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最基本的方法,跟自己做纵向的比较,孩子成绩考得好不好?跟以前的情况作比较,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那么,在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如果考差了,那在哪些地方,是分了,有些家长拿着孩子的成绩报告单就问,第1名多少分?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了与别人比较的压力。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要看到孩子,跟以前的他,有什么不同,是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却看到他的成长和进步,这样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能够提升上来。

第5点呢,有效沟通

沟通是门艺术,怎么样能够听懂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他被父母听懂,这有一些方法。

以下有7个原则,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1个原则  使用正向的叙述方式

我们要说,可以做什么而不是说不能做什么。因为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只听从做什么而会忽略,不这样的信息,因此当我们向大脑发出,不要,怎么样的时候,大脑往往会自动执行后面的信息,比如说,你不要想大海,你不要想大海,你是不是脑海当中就会浮现大海的样子,所以我们要用正向的方式去传递给孩子。比如说,你不要说脏话,你可以说,我们要说优美的语言。当我们在询问孩子的时候,问他,那你要什么?你的需求是什么的时候,这就会把孩子引导到一个正向的目标上。在这个正向的目标建立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发展出一个更加具体的目标,进而执行。

原则2,以过程的方式进行叙述

我们可以如看电影一般的,让孩子去数他的目标,他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将他的想法在头脑当中演练一次,这笔静态的想象目标,会更加能够丰富目标的细节,也更容易,提高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比如说,孩子说我想举行一个画展。那如果你这个画展举行了会是怎么样呢?,当孩子在描述这个图景的时候,其实是帮助他在理清他的目标。

原则3,存在于此时此刻的当下

我们所提的目标,一定要细化到眼下就可以去做的,比如说,一个孩子说,我要考上浙江大学,但是,他才刚刚上初一,那我们就要细化到,对于初一的他来说,如果要去考上浙江大学,眼下需要做些什么?

原则4具体化。

具体的目标胜过抽象的目标,描述的越具体就越有行动力,执行率也会更高。比如说一个孩子说我要考上浙江大学,会比我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会更具体。

原则5,从小步骤开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的路只有跨出一步,再慢慢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够到达。所以,我们良好的一个,树立目标的习惯,要从小步骤开始。比如说,我们爸爸妈妈可以问孩子,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你想到的第1个可以做的改变是什么?你觉得你可以从哪件事情开始着手,这就是尝试第1步。

原则6,要在孩子控制范围之内。

我们设定的目标,要使孩子能够做到的,以及可以持续做的,如果一个好的目标,但是孩子做不到,那也是没有用的,比如说,每天坚持看书三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还不如说,我们每天先看书10分钟,这样更加容易能够做到。当完成了小目标后。能够朝着大目标前进。

原则7,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

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以他的语言来叙述,而不是以父母的意愿为主,这不但可以与孩子同步,还会让他感觉被尊重的感觉。比如说我们可以说你想要后面引用孩子的原话。这样,孩子会更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父母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准方向,帮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