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有感

        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一堂古文阅读课。这篇文章是七年级的,王老师用六年级的孩子上。整堂课,孩子们思路清晰,敢读,敢说。我收获颇多。

      老师用诵读的方式层层递增,让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吃透课文,还在读中传承文化。老师看似读的方式不多,但是带着问题读中有分类。刚导入,是由读菊花和牡丹的古诗理解他们的品性。进入课文后,归类读:菊花类、牡丹类、莲花类。学生们读出莲花的品性。一个反问: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呢?学生很快找出了衬托的方法。王老师的引导是一环扣一环,孩子们也是被吸引着。归类读后到全文整体读,通过阅读清单帮助孩子巧妙理解课文莲花的深层含义。全文从七个方面对莲花进行描述,每个描述相对应品质。最后拓展周敦颐为官的故事,再次体会到莲——君子的品性。反复读中,将这种品性印刻于心,这不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最后王老师拓展了周敦颐的后人——周树人和周恩来。用典型的后人例子告诉大家文化具有传承性。王老师博通经籍,信手拈来,让我自惭形秽。

        王老师的课堂不仅仅交给的是知识,是一种语文素养,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人格导向……

        要想上好一堂课,是需要老师有专业素养支撑,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体会编者的意图,更要有大格局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