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repo
是管理项目代码的方式之一,指在一个大的项目仓库(repo)中 管理多个模块/包(package),这种类型的项目大都在项目根目录下有一个 packages 文件夹,分多个项目管理。大概结构如下:
├── packages
| ├── pkg1
| | ├── package.json
| ├── pkg2
| | ├── package.json
├── package.json
目前很很多大型项目采用这样的结构,比如:Babel
、vue3
和vite
等。
Monorepo 的好处在哪里?
monorepo
中方便管理;后端用node.js
的项目放在monorepo
中也可以使用同一套技术栈管理。在 CI/CD 等流水线过程中,方便统一迭代或升级版本,也方便做通用化的配置,适用到多个子项目当中。react
、vue
或TypeScript
等常用库,那可以通过lerna
或者yarn workspace
将依赖提升到最外层,多个子模块/包复用同一个依赖,减小项目体积。快速的,节省磁盘空间的包管理工具
npm i -g pnpm
pnpm -v
pnpm init <project_name>
pnpm add [package]@[version]
pnpm up //更新所有依赖项
pnpm upgrade [package] // 升级到最新版本
pnpm upgrade [package]@[version] // 升级到指定版本
pnpm upgrade [package]@[tag] // 升级到指定tag
pnpm remove [package] // 移除包
pnpm remove 包 --global //移除全局包
pnpm config get registry
p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mirror.com
pnpm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mirror.com install any-touch
p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js.org
先全局安装一个 pnpm
,然后通过:
pnpm init
创建一个项目——在本例中,我们实现一个前后端分离、共同管理的 demo。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pnpm 中的工作区,在 pnpm 中可以通过创建并配置 pnpm-workspace.yaml 设置 workspace:
packages:
- 'packages/**'
上面这段配置的意思就是通过 glob 语法将packages
下的所有文件夹都当做一个 package,添加到 monorepo 中进行管理。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配置,创建packages
文件夹,并在其目录中创建三个子项目,分别是:web 端、node 端和工具类。
├── packages
│ ├── server
│ ├── tools
│ └── web
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 web 项目还是一个 node 项目,它都是基于同一种语言编写,所以我们可以只安装一次 TypeScript,供三个项目使用,这就体现出了 monorepo 的优势。
类似于TypeScript
或lodash
这样通用的依赖,我们通常可以把他们安装到根目录,即使用下面这条命令:
pnpm install typescript -D -W
这里的-D
指令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把依赖作为devDependencies
安装;而-W
就是把依赖安装到根目录的node_modules
当中,目录结构大致如下:
├── node_modules
│ ├── @types
│ └── typescript -> .pnpm/[email protected]/node_modules/typescript
├── package.json
├── packages
│ ├── server
│ ├── tools
│ └── web
├── pnpm-lock.yaml
└── pnpm-workspace.yaml
虽然 packages 下的项目都没有安装 ts,但是倘若在项目中使用到,就会通过依赖递归查找的原则逐级往上寻找,自然会找到 monorepo 中根目录的依赖。
对于某些依赖,可能仅存在于某几个 package 中,我们就可以单独为他们安装,当然,可以通过cd packges/xxx
后,执行pnpm install xxx
,但这样重复操作多次未免有些麻烦,pnpm 提供了一个快捷指令——filter。
比如我们只在 web 应用中用到vue
,那就可以为它单独安装。首先要拿到它的 package name,这个是我们在子项目中自定义的,通常是”@命名空间+包名@“的方式,比如@vite/xx
或@babel/xx
,在本例中,我们都以@test 开头。那么命令如下:
pnpm install vue -r --filter @test/web
在packages/web/package.json
中,我们可以看到:
"dependencies": {
"vue": "^3.0.4"
}
同时,该子项目的node_modules
中也可以看到vue
被添加了进来。
在 monorepo 中,我们往往需要 package 间的引用,比如本例中的@test/tools
就会被@test/server
和@test/web
依赖。
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于 3.2 中的方法安装:
pnpm i @test/tools -r --filter @test/server @test/web
在执行前,我们可以添加一个函数,比如:
export const getNow = () => new Date().getTime()
导出一个函数后,我们执行刚才的安装指令,这时在项目中会以workspace
的版本体现。我们查看 web 项目中的 package.json:
"dependencies": {
"@test/tools": "workspace:^1.0.0", // 通过 workspace 为本地引用
"vue": "^3.0.4"
},
通过软链接引用了我们的 tools package,我们就可以使用了正常的引入和调用了!
import { getNow } from '@test/tools'
getNow()
使用 VSCode 自带的快速跳转,我们可以直接跳转到 tools 源代码定义文件中,这样就巧妙地运用了 monorepo 的优势。
这时你会有一个疑问:当这样的工具包被发布到平台后,如何识别其中的workspace
呢?
实际上,当执行了pnpm publish
后,会把基于的 workspace 的依赖变成外部依赖,如:
// before
"dependencies": {
"@test/tools": "workspace:^1.0.0"
},
// after
"dependencies": {
"@test/tools": "^1.0.0"
},
解决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对依赖的问题。
当 workspace 包打包到归档(无论它是通过 pnpm pack
,还是 pnpm publish
之类的发布命令)时,我们将动态替换这些 workspace:
依赖:
workspace:*
, workspace:~
, or workspace:^
)看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的 workspace 中有 foo
、 bar
、 qar
、 zoo
并且它们的版本都是 1.5.0
,如下:
{
"dependencies": {
"foo": "workspace:*",
"bar": "workspace:~",
"qar": "workspace:^",
"zoo": "workspace:^1.5.0"
}
}
将会被转化为:
{
"dependencies": {
"foo": "1.5.0",
"bar": "~1.5.0",
"qar": "^1.5.0",
"zoo": "^1.5.0"
}
}
一个 monorepo 往往是一个整体的项目,所以我们需要同时执行多个指令,在 pnpm 中,可以通过-C
进行配置:
"scripts": {
"start": "pnpm -C ./packages/server start:server & pnpm -C ./packages/web dev",
}
这条命令的含义就是同时运行服务端和前端代码。
而start:server
和dev
都是我们在子项目的scripts
中自己配置的。
如果经过了 git 合码后,项目的依赖变化比较大,可以配置一条 clean 指令:
"scripts": {
"clean": "rm -rf node_modules **/*/node_modules",
}
这样根目录和子应用下的node_modules
都会被删除。再次执行pnpm install
也会同时为根目录和所有 package 安装需要的依赖。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往往会纠结什么样的代码应该放在业务项目中,什么样的代码要单独抽离为一个 package。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