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胎政策”为何避之如虎,带你解析80后、90后的内心现实!

1982年12月,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三胎政策踏上生育舞台,延缓老龄化社会进程。

本以为三胎政策会得到大众民众的支持,却没想到,政策出台的同时却遭到广大中青年阶级的抵制,三胎政策诞生的同时也半夭折了。

为何人们期待已久的多胎生育政策这样迅速地“胎死腹中”呢?

三胎政策针对的社会人群主要还是80后、90后,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赶上的正好是计划生育浪潮,以至于这两代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这就尴尬了,现实中,一对夫妻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最少为四个,甚至更多,这是非常恐惧的数据。

高物质社会,赡养老人的成本非常昂贵。食宿费用、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等,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更何况这两代人中很多父母都是没有养老金甚至退休金很少,很大程度上给80后、90后子女带来沉重的负担。

面对无尽的压力,子女更希望的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挣到更多的钱,以应对不久将来面临的赡养问题,满足自己尽孝的可能。

回到生育三胎政策,生育养育孩子需要面临的困难比赡养老人更加严峻。

首先,选择多胎政策,女性需要面临的是生育困境。对应三胎政策的社会保障没有落实前,社会依然遵循着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女性想要生育抚育下一代,最少需要两到三年的工作空白期,就在这两三年过程中,女性就会被社会、单位无情的淘汰掉。

另一方面,选择多胎,还需要面临昂贵的抚育成本。

选择多胎,家庭生活的重担有很长一段时间会落在男性身上,降低了家庭生活质量,为家庭埋下了阴影。

孩子出生之后,即将面临的则是昂贵的抚养费用和后续的成长成本。奶费钱、健康费用、人工成本、上学费用、辅导班……一系列的成本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多胎孩童的到来,带来的是居所空间不足的现实,或许面临的是生活硬件设施的变换,每一项都是不菲的资金需求。

面对诱人的三胎政策,中青年阶层在心底是高兴的,但回归了现实,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力感。

当今社会,昂贵的生活成本将人们的活力压榨干净,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增加家庭新成员。

面对多胎政策的“惶恐感”,人们专门为“民不聊生”赋予了新的释义:指现代人因生活压力过大,没有生孩子的意愿,连聊一聊都不愿意。

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80后、90后群体,已经有很多人对于婚姻和生育有着恐惧感,选择做不婚族或丁克家庭,根本原因还是生活缺乏“自理能力”。

生活在以家族血脉为纽带关系的中国社会,谁人不想儿孙满堂?谁人不想老来身边环绕着子孙后人?

现实是逃脱与理想之外的实际情况,高昂的生育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成为“不孝子”。

国家出台政策的出发点必然是利国利民,但想让年轻人真的想、真的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我们来到世间,除了成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精彩想要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三胎政策”为何避之如虎,带你解析80后、90后的内心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