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亿年,生命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启示是什么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工蜂和工蚁为什么会大公无私地照顾蚁后?推动生物进化持续40亿年的根源是什么?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其实我们已经踏入了进化论的相关领域。


1859年,生物进化论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形成,此后,进化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依据,本身也一直在进化。


虽然人们或多或少都了解关于进化论的一些概念,可是对于它的误解也不在少数。


进化论的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有哪些?非专业研究人员,有没有必要了解进化论?


这所有问题,都在一本讲义中被回答得清晰完整。这本讲义就是《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作者王立铭是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教授,著有《生命是什么》《上帝的手术刀》和《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等大众科学读物。


他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出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完整过程。


如作者所说,在40亿年的进化历程中,生命遭遇过我们能设想和不能设想的所有类型的挑战,而一代代生命前赴后继,进行了天文数字的随机试错和路径选择,也很可能遍历了所有我们能设想和不能设想的解决方案。


从进化当中,我们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成功案例以及失败的教训,找到面向未来的指路明灯和交通工具。


这本《进化论讲义》从进化论的“公理体系”构建开始,让我们看到进化履带上的四根链条,继而讨论它的基本面貌,一步步拆解进化历程中重要的节点,最后进一步阐释进化论思想在生物世界之外的影响和价值。


生物本能的自私和环境资源的匮乏,构成了一对永恒的矛盾,这是生物进化现象能够持续发生的根本驱动力。


这里的“自私”是指的是,客观现象——只要条件合适,地球生物就会尽可能地活下去,并且尽可能多地生产后代,而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有更多主动性和自由度的行为输出。


匮乏这个概念就更好理解了,它在经济学中有个类似的表述,就是稀缺。相对于无限制的繁殖和扩张,环境中任何资源都是相对不足的。


在自私本能的驱动下,资源仍会在生物个体之间出现分布不均,也同样会出现生物个体利用资源能力的差异。就像是,我们相信人类生产的粮食总量,未来能填饱100亿人的肚子,而在每年超过10亿吨的粮食被损失和浪费的同时,还有近10亿人在挨饿。


在这本《进化论讲义》里,讨论的是以生命现象为主,探究进化论的思想是如何把看起来零散繁复的生命现象整合到一起的。


作者认为,进化论的思想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人类现代思想的根基之一


因为,在处理诸如“语言文字的演变、经济活动的出现,或者是文化传统如何形成”,这些人类世界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能够从进化论的思想中找到支持。


进化论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所有复杂的问题。


当我们真正掌握进化论之后,世界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40亿年,生命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