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一十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是音书滞一乡。


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诗解

⑴柳州:今属广西。漳:漳州;汀:汀洲。今属福建。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⑵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⑶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思字两读,作动词时音sī,作名词时音sì,这里思字为名词,读sì。

⑷惊风:急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芙蓉:指荷花。

⑸薜(bì)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⑹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⑺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⑻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⑼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诗韵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被谪柳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第二联写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此时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

“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陆路,山岭重叠,望水路,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

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一十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