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人——《檀香刑》评二

主角之一钱丁则是一个处在夹缝中的人。他满腹经纶,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有着济世救民、忠君报国的报负。他有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渴望如青天父母官一样庇护属下万民,他注重仪式,劝谏教化,为民请命,减负税赋,他仪表堂堂,口才风流,时时不忘博取好的官声民爱,他是一个理想的才貌俱佳的封建小官僚代表。同时他也具有基层普通官僚的小肚鸡肠,可以毫不客气地惩罚对他不敬的普通百姓,既想一番作为的政绩,又渴望红袖添香的艳俗风流,既要高贵的名声,又要凡俗的欢愉。骨子里的清高与世俗的算计统一于一身,所以他不甘清水冷衙的耗损,寻夫人的门路,谋得高密这一富庶之地一展宏图,作为升迁的资本。污浊朽烂的官场、颓废腐朽的王朝末世、经世济民的理想、逐渐觉醒的底层抗争,都使他狼狈不堪,不得不自欺欺人,渴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升迁,当这一切都成为泡影,骨子里的儒家教养、民族气节,使他犹豫之后,最终选择了粉碎与丢弃,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是承受误解最多的人,读者在虚虚实实的薅须之争中,对他的理解亦上下起伏的疑惑不定,好在最终谜团得解,人物形象最终立体丰满而得以成全。对他的内心、他的角度,莫言倾注着最大的激情,喜怒哀乐纠结矛盾,都在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叙述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刽子手赵甲则似乎完全让读者迟疑不定,不知道该如何评判,却总是让人打着寒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部作品,如刽子手般深入一个刽子手的从外到内直达灵魂深处,冷静地客观地,如同赵甲执刑般,冰冷地,解剖着他的肉体至灵魂。我竟想起了一个词:工匠精神,然而他执行的又是刽子手的使命,又似乎辱没了这个词。作者细致地工笔地多侧面地刻画了诸如“阎王闩”“凌迟”直至最高潮的“檀香刑”,从施者、受者、观者、自述、他述等多侧面去刻画此类酷刑,而酷刑就是一面多棱镜,观照出王朝末世、腐化末落、外狼猖獗的时代、愚昧麻木的观客、冷酷变态的残害、不屈不挠的意志,种种复杂情绪都融合于莫言诡异瑰丽的描述之中。最终的同归于尽,真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刑部首席刽子手赵甲赵姥姥有着接生婆一样柔软细腻的双手,生门与死门、接生与送死相似的双手,真是极大的讽刺。他对有着知遇之恩的变法者刘光第最大的报答就是将刀磨得锋快,连带着其他五人的“戊戌六君子”享受了没有痛苦的死去的优待,他冷静精细地执行着对革命者钱雄飞的凌迟五百刀的酷刑,觉得将活干得精细漂亮就是对这位壮士极大的尊重,他用工匠般的精雕细刻、千煮百熬地完成刑具“檀香木”,一丝不苟地钉入亲家孙丙的体内,佐以参汤等维续受刑者生命使之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实在讲,我真不推荐一般读者去读此书,读书的过程亦是受刑的过程,心塞气堵,冷汗冒出。赵甲只是个执刑者,当然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背后的执政者、判决者,宏大的抗争主题、复杂的人性体现,千丝万缕地结合于酷刑之多棱镜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夹缝中的人——《檀香刑》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