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依据:本单元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没有厚重学识,没有丰功业绩,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却有着朴素的爱、单纯的善,有着美好的向往、坚定的追求。其实,我们就是他们,阅读他们也是在阅读自己,学习他们也是在审视自己。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需要审视内心,净化心灵,提升自我。
教学目标:了解写人叙事性作品的共性
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深化对“怎样做人”的认识,做到真善美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
第一单元我们与杰出人物同行,像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等,我们沐浴于理想、责任、博爱、睿智的光辉中,真切感受到他们崇高的人生境界。但大人物毕竟是少数,小人物才是世界的主体。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认识几位“小人物”,走进他们的平凡故事,去领略这些平凡百姓身上的光芒。
二、课文分类,思考:
如果让你把这三篇文章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
按文体分——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是散文
《台阶》是小说
按标题分——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点明了人物
《台阶》是与人有关的事物
按事件分——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记叙了多件琐事或多个生活片段
《台阶》主要围绕造台阶一件事来写
目的:依题而入,思维发散,拓宽角度,找出异同,进入文本。
三、初步了解,共性:
在文中分别找出三个人的职业、社会地位、基本情况……
阿长:保姆,黄胖而矮,用的上一个保姆的名字。
老王:车夫,瞎了一只眼,老光棍,住破房子。
父亲:农民,贫苦,有造高台阶的梦想。
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平凡的,不惹人注意的小人物。
三、选择人物,理由:(重点)
问题:在这几个人物中,选出最能感动你心灵的那个人。一定要依据文本,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批注。
目的:通过写人的两种最重要路径:事例和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去认识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以捕捉心灵光芒。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抓住阿长给我买来书后,我内心激动震惊的词语,和评论性的关键句,让学生想象并还原她在书店买《山海经》的过程,从而品出人物品质,同时引出“欲扬先抑”写法。
过程:
1.抓原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者为什么有这样高的评价?
分析我渴望不可得的难处:不好逼远方的叔祖寻找书;别人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自己没能力买。
2.抓词语:“霹雳和震悚”——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阿长给我的心灵震撼,我最看不上的阿长竟然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是我万万想不到的。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的“又”是承接上文“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而来的,那次是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而“空前的敬意”是承上文中“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而来的。所以说,这个“又”能串起阿长的过往,能把阿长的“不好”引出来,突出“抑”。“抑”“扬”的写法就鲜明了。
3.想象演:阿长和售货员的对话
小结:买书事不大,但只有阿长记得,并念念不忘,关键是她并不知道书的名字,她又不识字,怎样描述给售货员买这本书是件困难而麻烦的事。依此,让学生体会阿长对我的的真挚情感和用心疼爱。
《老王》
通过找到课文原句提炼事例,分析人物精神。
1捎带送冰,冰大,费用减半——实诚
2送默存去医院,不肯要钱,担心我们看病没钱——善良、体恤他人
3临终前送香油鸡蛋——懂得感恩
4车上加护栏,乘客更安全——体贴忠厚
《台阶》
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奋斗历程:梦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造成新台阶——人老台阶成
2.捕捉细节镜头,感知父亲形象
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会聚焦有关父亲的哪个镜头,来表现人物?
目的:细节描写,是最大的特色。通过捕捉细节赏析人物,是最好的路径。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用假如你是摄影师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并阐述理由就是变式的赏析。老师给出“台阶”,学生仿照例子如做。
如正面镜头:在台阶洗脚的父亲,在秋晨露水中踩黄泥的父亲,背几百斤石板的父亲,挑水上台阶的父亲,热天里挑谷子的父亲,坐在台阶上边抽烟边望高台阶人家的父亲,疲惫脱草鞋的父亲,半夜干活的父亲,在鞭炮声中不自在的父亲,给新台阶每天浇水的父亲,在新台阶磕烟灰的父亲,挑水闪着腰的父亲,坐门槛上埋着头的父亲……
侧面镜头:超过台阶高的破烂的草鞋、满盆泥浆的洗脚水、塞角票的黑瓦罐、零碎的砖瓦卵石……
一个勤劳一生,奋斗一生,非常要强,老实厚道,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且有精神觉醒的农民父亲站立在读者面前。
四、共性特点,归纳:
写法:事例和描写凸显人物特点
精神:虽地位卑微,很不起眼,但他们勤劳能干,善良厚道,老实本分,吃苦耐劳,真诚待人……都是这些小人物的共性特点,他们就代表千千万万底层百姓的本真,也是他们成为社会的底座,托起了真美善的脊梁。
五、链接生活,举例:
搜集疫情中的凡人凡事,用事例和细节凸显人物精神,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