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学——双向逻辑的哲学思维论》

第一章:分形学的定义

分形(fractal)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描述一些不能用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描述的复杂几何图形的一门新学科。分形图形的特点是极不规则,分布不均,但在各种放大和缩小的尺度上都有着近乎相似的形状,如天空的浮云、起伏的地面、连绵的山峦等。

分形的应用很广,几乎涉及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水文气象、医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众多学科。大到宇宙星际,小到微生物粒子,可以说,这些貌似高深莫测的数学分形,就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中。有此,我把貌似神秘的分形学介绍给大家,并以分形学的理论来研究哲学。

【云层不是圆形的,山不是圆锥体,海岸线不是圆圈,树皮不是光滑的,光不是以直线传播的。——曼德尔布罗特,1983年】

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几何物体,但它们具有特征长度。比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段、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自然界中很多的物体具有特征长度,如人有高度,山有海拔高度等。

分形(fractal)——就是海岸线、云彩、花草树木等复杂的自然形体,它们具有分数维空间。

维数是几何学的基本概念。欧氏几何研究规则的图形,长度、面积、体积是它们最合适的特征量。但对海岸线这类不规则的分形,长度、面积和体积已经不能解释它了。维数才是最好的量化表征。

分形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例如,喧闹的都市生活、变幻莫测的股市变化、复杂的生命现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坑坑洼洼的地面等,都表现了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

关于分形的定义:

最简单的分形定义可能就是为一个物体在任意放大后都是自相似(none-similarity)。事实上,具有纵观上的对称性,每个小部分都能再现整体。这可能是一个最放松的定义。然而,这抓住了自相似的最基本的特征。

如果我们把图形的细微部分放大后,还可观察到图形的每一小片段和整体本身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局部和放大的过程可以重复下去,就称此物体具有自相似性。具有自相似性质的物体就是分形。自相似性质还可以分为绝对自相似和统计自相似。

绝对自相似的例子可以举一片蕨类植物的叶子,从大的分叉到小的分叉,再到更小的分叉,每次分叉都和原来的叶子有绝对的相似性。每一个蕨类的叶是整个蕨类的缩小。

自然界中具有统计自相似的物体很多,比如云的边界、墙的裂缝、复杂的海岸线等。这些自然的分形有同样的统计特点,即放大后都有同样程度的不规则性。它们具有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第二章:拓扑学的定义

拓扑学(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研究连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也叫橡皮几何学。拓扑学研究几何图形在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在20世纪,拓扑学发展成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拓扑学也叫地志学,即是和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不同。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也可能在拓扑空间里是等价的。

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比如画在橡皮膜上的两条相交曲线,对橡皮膜施以拉伸或挤压等形变,但在不破裂或折叠时,它们“相交”始终是不变的,几何图形的这种性质称为拓扑性质。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

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它的变换就是拓扑变幻,就存在拓扑等价。球面不能拓扑的变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画在橡皮膜上的三角形,经过拉伸或挤压可以变为一个圆,从拓扑学的观点看,三角形和圆有相同的拓扑维数。

对于任何一个海岛的海岸线,经过某些形变总可以变为一个圆,因而海岸线与圆具有相同的拓扑维数(记为DT)。在欧氏几何中,圆作为一种曲线,它的欧几里德维数DE=1,所以海岸线的拓扑维数也是1。可以论证对一个几何图形,恒有DT=DE。和欧几里得空间的维数是整数一样,拓扑维数DT的值也为整数。

拓扑维数也叫覆盖维数(covering dimension)。在拓扑意义下,一条直线和任意弯曲的曲线是等价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拓扑维数。一个有洞的物体经过任意变形,那个洞还会在那里。只不过洞的大小和形状发生了改变。一个物体的拓扑维数经过变形不会改变。拓扑维数就是用小圆盘覆盖物体的能力大小来计算的。

第三章:分形理论意义

分形理论既是非线性科学的前沿和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的横断学科。作为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其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分形整体与局部形态的相似,启发人们通过认识部分来认识整体,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二是分形揭示了介于整体与部分、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之间的新形态、新秩序;三是分形从一特定层面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统一的图景。

分维——作为分形的定量表征和基本参数,是分形理论的又一重要原则。

分维——又称分形维或分数维,通常用分数或带小数点的数表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点定义为零维,直线为一维,平面为二维,空间为三维,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引入时间维,就形成四维时空。对某一问题给予多方面的考虑,可建立高维空间(N维),但“N维”都是整数。

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分形理论所揭示的自相似现象和混沌、破碎现象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分形的概念和思想现正在被人们抽象为一种科学方法论,这就是分形方法论。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以分形客体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自相似性为锐利的武器,通过认识部分来反映和认识整体,以及通过认识整体来把握和深化对部分的认识;

第二,运用分形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从无序中发现有序,揭示杂乱、破碎、混沌等极不规则的复杂现象内部所蕴涵的规律。

分形方法论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系统方法,研究分形现象需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形方法论的产生是属于清算还原论、倡导系统方法论这一科学发展总趋势的产物,它是复杂性研究的一个方面军,是近30多年来提出的处理复杂性的理论方案之一。分形学理论和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密切相关,它与混沌理论及孤子理论被人们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三大前沿。

分形理论及其分形方法论的提出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混乱与规则、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之间的隔膜,找到了它们之间相互过渡的媒介和桥梁(即部分和整体之间的相似性),为人们从混沌与无序中认识规律和有序、从部分中认知整体和从整体中认识部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和通过无限深化和认识有限等提供了可能和根据。

它同系统论、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等研究复杂性的科学理论一起,共同揭示了整体与部分、混沌与规则、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隔之间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联系方式,使人们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由线性阶段进展到了非线性阶段。

分形理论和分形方法论的诞生及其应用,使人们取得了用别的方法所不曾取得的许多新成果,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思维等各个领域中不可胜数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发现和破译,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和十分重大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第四章:双向逻辑思维的定义和意义

双向逻辑思维——使用逻辑思考物理事件,并使用正向和反向两种思考方式,及认识物理事件使其立足于整体,统筹于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起来的一种科学思维。综合的模式,把综合与分析通过反馈耦合成双向性思维。

即:首先思考于整体,产生对物理事件的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物理事件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单向逻辑思维是传统的哲学思维模式。它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曾经起过促进认识、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但是今天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应该被更为高级的思维模式——双向逻辑思维所取代。这一点正象历史上的形而上学被辩证法所取代一样,是不可逆转的。

首先,要证明物理事件的存在和不存在,是要同时证明它不存在,和证明它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双向推理(即:双向逻辑)。

例如:数字“0”的作用,非黑即白,没有“0”,就没有物理量子态。 要证明“0”的存在,就排除了“0”不存在的可能,只证明“0”不存在,就排除了“0”存在的可能。而事实上,“0”有物理量子态,任何数乘以0都是“0”,任何数也是可以除以“0”的,它也等于“0”。

假如,我们的思维不允许双向逻辑,那么,就会导致哲学思想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极端分裂。同样,不使用双向逻辑……,那么,

对于物理体系我们将无法描述一个极体;

数学体系也禁止除以“0”;

社会尺度上是贫富差距;

医学尺度上是癌症;

宏观宇宙上是黑洞;

微观宇宙是量子态。

对于测量的尺度,我们只可测量可观的宇宙,不可测量不客观的宇宙,这也就是宇宙各个尺度上的黑洞问题,换句话说,是宇宙,也是我们让黑洞“问题”产生的,事实上,它根本不是问题,它只是不统一。

因此,我们现有的思维逻辑,不支持一个更大的、对立统一的主义,那么使用“双向思维”,我就可以来个无中生有,我称它为全息主义,或者分形主义。

一件物理事物(事件)在可观测的宇宙不存在,它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因为存在要“存”,必须“存”所有,所有就包括它的“不存”。就好比我们的幻想,它在不可观测的宇宙是存在的。只是相对于可观测的宇宙,它不可观测;相对于我们,我们知道幻想存在。这个概念其实平行宇宙说已经涵盖了,只是它之所以认为是平行宇宙,是因为它不承认“可能存在”也算存在的一种,是对概念集合理解上的误差。所以我才说【黑洞】问题,是人对自然理解的误差,不是自然本身不可描述,它可描述,但它不是完全可观的;它是分形主义的【物体】,意味着它是相对存在,存在着矛盾性。

【道生一,生的这个“一”对我们人类来说就是分形主义的【物体】,生的这个“二”就是分形主义的【物体】的正反两面(阴阳、相对论、左右、两极),生出来的三是正反两面同时存在面(量子态、对立统一,灰色地带)】——这就是所谓的由分形主义(全息主义)所理解的双向逻辑思维。

第五章:分形主义的物理规律、反证逻辑(规律)、双向逻辑的数理符号

逻辑,就是规律,科学的规律就是三大律(同一律、因果律、排中律),它也是传统的数学和物理的推理形式;而分形主义的物理规律,是基于分形原理而说明,它是宇宙中的人和尺度的系统都和任何尺度的系统有关联,它不是静态的,它一直在变,它内部互相受影响,甚至传统物理规律也会变,你去测量微观粒子,你用粒子撞击粒子,使得微观宇宙发生巨变,这个变化虽然小,但经过时间和蝴蝶(拓扑学)效应,在将来就会成为可观测的。

宇宙与人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分形关系。人可以从自己的尺度上改变宇宙,甚至改变宇宙之中的传统物理规律,不过,人没有办法改变分形规律,因为它是自然选择出来的规律,它自身【物体】矛盾,在被改变的同时已经包含了它被改变的一面,和黑洞一样你不管加入多少质量,它依然在空间上无限,而黑洞,就是一种极端的分形主义的【物体】。

我们再来看看双向逻辑中的反向逻辑(规律)是什么?

反向逻辑就是反正法,我们在数学和物理公式上会大量运用。反向逻辑,即反证法——它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方向证明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经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从反论题入手,把命题结论的否定当作条件,使之得到与条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我们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推理)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反证法的证明主要用到“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的结论,为什么?这个结论可以用穷举法证明:某命题:若A则B,则此命题有4种情况:

1.当A为真,B为真,则A→B为真,得﹁B﹁A为真;

2.当A为真,B为假,则A→B为假,得﹁B→﹁A为假;

3.当A为假,B为真,则A→B为真,得﹁B→﹁A为真;

4.当A为假,B为假,则A→B为真,得﹁B→﹁A为真;

证明: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即关于〉=〈的问题:大于 -〉反义:小于或等于、都大于-〉反义:至少有一个不大于、小于 -〉反义:大于或等于、都小于-〉反义: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即反证法是正确的。

与若A则B先等价的是它的逆否命题若﹁B则﹁A;假设:﹁B,推出﹁A,就说明逆否命题是真的,那么原命题也是真的。但实际推证的过程中,推出﹁A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就转化为了推出与﹁A相同效果的内容即可,这个相同效果就是与A(已知条件)矛盾,或是与已知定义,定理,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等矛盾。

反向逻辑,即反正法的运用是基于双向逻辑的分形主义逻辑学的一个推导方向,那么分形主义的双向逻辑,即:物理量子态逻辑,它又有什么数理公式可以表示呢?在此,总结如下:

当{P等于也不等于Q}同时:

{P等于也不等于-Q}同时:

{P等于也不等于Q与任何字母符号的任何数理逻辑}同时:

{Q等于也不等于P}同时:

{-Q等于也不等于P}同时:

{-Q与任何字母符号的任何数理逻辑都等于也不等于P}

最重要的是:

{P还等于也不等于P}同时:

{P还等于也不等于-P}同时:

{-P等于也不等于P}同时:

{-P等于也不等于-P}

我们在数字之中,最直观的分形符号【物体】就是“0”,其他数字其实也是,但是不够直观。

其实,逻辑思维是分形思维的简化。以前人为了防止悖论发生,必须把正反两面极端化,量子力学里的表现就是概率云塌方,数学里的表现就是完全忽略了“不存在”数集和禁止除以“0”。为何要这样?因为这样方便我们生产和计算。

例如:你的左右手,用分形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双向思维、相对思维、量子态思维,互动思维,无限思维),左手可以是“反右”手,也可以在反向世界(例如镜子中) 是“右手”,这怎么整?你说一个概念,它有无限可能,可以无限的变现成其他概念,那你到底说的是什么?为了方便,我们把这个物理量子态的概念极端化,分成两极。其实呢?其实就是道生分形体(一),分形体生两极(二),两极又生物理量子态(三),生万物。反之亦然。

第六章:分形主义的【物体】,即:物理分形理论的定义和意义

分形主义——我们可以客观上定义一个【物】,它可以是终极处理系统,它包含【任何】,包括这个【物】本身存在和不存在,也包含该【物】本身。不光是它,它的【任何】一个构成都能处理和储存【任何】,包括【任何】本身,也包括这个【任何】的矛盾面,更包括该【物】本身。

类比一下,这个【物】就是个【计算机】,可以计算【计算机】本身。【人】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可以是这种【计算机】,只是实力还不强。理论上来说,我们只要做一个这种分形计算体(可能就是量子计算机)就可以人工智能,也能【镜像】宇宙所有信息。

分形主义的【任何】——所有可能的存在,物质、能量、信息、思想、意志、语言文字、生物概念等等,你意识得到的,意识不到的,可观的,不可观的,所有任何。

【分形体】=一个物体内外都包含了物体本身。

【镜像】= 分形体的分形象。

【黑洞】= 分形体因自体分形导致的极态。

以上就是分形主义的【物体】,我们的宇宙,它是也不是它本身,是也不是我们,是也不是【任何】。

分形主义的【物体】特点——它是整体包涵部分,部分包涵整体,它是所有集合,也集合所有,然而自然,自然而然,它自证又证自,它矛盾,它有无,它万象又一象。分形的命名者,曼德尔布,就曾说过,不要去想它是什么,想它如何形成,这其实就是分形思路,我称之为“分形思维论”,根据“分形思维论”的理解,我们将对以下的“物理事件”做出定义。

蝴蝶效应(也称拓扑学效应)——它基于我的分形思维论,那么,这只蝴蝶扇翅膀,引起龙卷风。这个效应按佛家来理解就是因果报应,你以为你做的事情没影响,实际上你那个善恶的翅膀扑扇一下,就可能引起惊天巨变。你害,你就害全宇宙,你利,你就利全宇宙。

按照分形思维论来理解,量子力学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即:测不准原理)就是分形原理(理论),我们想观测微观尺度,结果惊扰了“粒子”,得了,越观测越测不准。

凡是“真理”就不可以明说。就如同“粒子”一样……,“真理”是测不准,不可想,不可通过具象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只可领悟、只可会意,为什么?你一去说、一测、一想、一传播,就从细节上改变了整体,那么如何找到一个绝对的物理公式去描述宇宙所有尺度?那么,也只能是分形理论,而我要表达的正是分形理论的双向逻辑思维。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黄金分割律——它是我们宇宙的“分形”程度取值,我们观察万物,接连发现黄金分割,比如星系、人、海螺、美感。黑洞问题解法出发点可能要从这个数值开始。

对于“真理”,它可以是道家的“太极八卦”,可以是佛家的“涅槃般若”,可以是伊斯兰教的“真主”,可以是基督教的“上帝”;“真理”是“神”,但它不是科学,它只是近似分形原理的存在,它的数学表现就是“黄金分割率”。

为何越接近“黄金分割”我们越觉得美,因为它接近了“道、神”,它也是分形理论的数学体现。

为什么会说科学不是道理(真理)?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把科学和道理(真理)混淆,一旦没道理(真理)就说“不科学”,实际上科学只是描述可观测宇宙的方法,科学无法观测无法实验的东西就描述不了,量子力学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就是最好例子。那么我们现在用科学手段来观测一个没有道德(抽象)的宇宙,也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宇宙,我们怎么观测,我们会觉得它天方夜谭,但刘慈欣他观测了,还写成了小说,它在可观宇宙虽然不成立,但已信息的形式,它存在。这是人脑和电脑本质的区别,人脑可以允许不合理,不科学,观测到可观测以外的东西。你们为什么非要人脑是科学的?判断一件事,为何非要相信它的科学性,一旦发现它的不科学性,就否定它的存在呢?

传统科学使我们无法描述【宇宙】,那么,我们必须利用分形学去描述,主要因为它只能描述一部分可观测的宇宙,那些不可知不可观测的东西不可实验的东西,它推倒不出来“种(原、体)”。这是为何呢?因为它无法进行【镜像】模拟,描述事物演化,达到演算结果,即便它可以利用二进制算法,也非常缓慢,有一种算法叫进化算法,但它内在编程本质上还是二进制,量子计算机可能是比较初级的分形计算体。下面我试着用数学概念描述下宇宙。我对宇宙的定义不只是可观察到的、唯物的宇宙,还包括我们的思想,包括能量,质量,光,星辰,过去,现在,未来,是所有信息的任何状态。暂且把这个宇宙定义为【全息宇宙】,或者【分形宇宙】吧。

那么数学上,我们怎么描述这个具有所有信息的东西?首先是一个数集,这个数集包含了数集本身,包含了数集的存在集,和不存在集,还有所有可能集,不可能集,包含除以零集,和零无意义集,它就是全息宇宙,它包含了所有信息的表现形式,而非我们的可观宇宙。几何上,要描述很简单,它是一个物体内外都包含物体本身,在各种参考系里,都它的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都是分形体,在不同参考系可能看上去不同,但它秉承了分形规律,也就是“道”。

还有,“界”也是数学中的集合,也就是我说的尺度(测量),人的集合是人界,星辰的集合就是宏观宇宙,夸克集合就是微观宇宙,能量的集合是能界,意识的集合是意识界,时间的集合是时间界,存在的集合是存在界,不存在的集合是不存在界,界的集合是“界界”……

分形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全息,网上的那些宇宙全息说,其实是从分形的一个角度阐述为何知道部分就能知道整体,看到一粒沙子就能看到全宇宙的道理。

分形主义认为时间是分形的,所以相对论才发现时间速率不同,越接近光速,时间的流动相对于外界越慢,其实是尺度观测(界)变换了的结果。

那么,空间也是分形的,这个很好理解,我们存在的空间不止三维,也不十维,它是无限(N)维度,要知道分形数学里可是允许分数维度(比如1.5维)的,要不然演算不出花草树木的模型,3D软件也就模拟不出来。

“0”代表了分形主义【物体】的无限极,也就是说“0”是语言意义上的“无”。

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它为何又是思维的禁忌呢?

因为,“0”表现了思维的极致。按宏观物理学角度来说,它是【黑洞】,按微观物理学角度说,它是【物理量子叠加态】。按数学来说,它很有意义,不可缺少。按我们的思维模式来说,谁都不敢承认它有意义,我们一但承认,就要面临数学尺度上的【黑洞】问题,我们不愿意,而事实上【黑洞】已存在。【黑洞】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道”的本体分形,也是“拓扑学效应(蝴蝶效应)”的反身性,是“对称学【黄金分割】”的二律背反。

“0”也是“宇宙同一律”的反面极致,是“因果律”的相悖存在,“0”还是分形学的极致(是所有物理的“自相似”),分形体的自体分形。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分形体本质上的“贪”,非要包罗万象。又要包罗整体又要包括部分,又要包罗无限,又要包罗有限,那好,那你也包罗下你的自己本身吧,于是它就bug了,哈哈哈~

这就如同用公理证明公理一样,这怎么证明?这只能产生悖论,产生黑洞,产生癌变,产生自体矛盾,哈哈哈~

接着,我们用分形主义来说一下“黑洞”是什么?我来总结下它的已知特性,首先它在空间上无限(这里的无限指的是无限制),其次它在质量上无限,它是一个极端体,任何信息进入它,都归为它的一部分。它像什么?像数字“0”。

它几乎所有的性质都有着“0”的特性。”0”加任何数,等于任何数,意味着你可以扔进去任何,它等同任何。“0”减任何数,也等于负的任何数,你不能黑洞里拿,你只能“负”拿,他引力无限大,什么都无法逃逸,包括光。“0”乘以任何数,等于零,只要黑洞形成,不论你给黑洞加多少倍的质量,它不会变,还是黑洞。“0”除以任何数,这个虽然不允许,但我这里允许,我认为它还是零,或者也是无限,黑洞内部无限质量,空间无限趋于它本身(也就是零)。

黑洞是一个极端得分形体,分形的极致,分形矛盾的极端体现。它无穷大又无穷小,世界上唯一可以做到无穷大又无穷小的东西就是“0”。黑洞不能用物理公式描述,因为物理公式建立在不允许除以“0”的数学大楼上,不是我们无法描述黑洞,而是我们的数学所描述的,不包括黑洞。

那么分形主义的【物体】意义是什么?首先,分形存在所有【物体】、一切的……,可知的……、不可知的……,那么,意味着存在【物体】的矛盾面,也就是所谓的“物自体”、“分形体”、“矛盾体”的存在。所以,分形理论要成立,它就会不成立。【物体】要统一,【物体】就必然对立,才能统一。分形理论作为万物之载体,它必须让“它不合理”这一【物体概念】也存在——即所谓的【轮回】,【物】的【轮回】,【灵】的【轮回】。这就是分形主义的意义所在——思维的缺陷。

第七章:分形主义的思维论——“思维缺陷”的突破

对于分形主义来说,我们的思考存在着“思维缺陷”,那么,应该怎么突破“思绪缺陷”呢?

说明,我们必须运用双向逻辑,而双向逻辑首先需要【自证】,【自证】可以设想一个系统,它自己本身可以证明自己的内在规律,而不需要公理,这就是宇宙万物,也就是分形体。我们观察一颗树木,可以在不知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发现它的各种规律。这种事只有一个分形体才能做到,而不是人类利用单向逻辑发明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必须有先决条件才能成立,也就是一个或者好几个预设的公理。平面几何最基本公理,两点连成一线。这个预设计算不了空间扭曲,我们用一线思维去测算,无形中导致我们对宇宙认识有偏差,爱因斯坦上世纪用非欧几何才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人类的思维具有创造力,也就是所谓的【潜能】,那么,潜能是什么?它是潜在的能量,能量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潜能是信息变为能之前所有的可能态的集合。全息宇宙中,潜能存在,随机性合理。它既不是量子力学里投骰子的上帝,也不是爱因斯坦脑海中的上帝,它是信息的自然选择,这就允许了free will 和奇迹发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存在即是合理。”“子非鱼,你非我。” “周庄蝶梦” “色即是空”。这个我们其实早就懂了,但是我们现代主流的科学思维不允许它是合理的,而事实上呢?只要它属于那个全息的数集(宇宙),看不见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只是是已一个不存态存在,也就是在“不存在”这个集合里。

分形主义也体现了【自在】。自在是自己存在于自己,就是分形体,它自然,自在,自思,自立,自行,自证,自我矛盾。它无有有无,无有存,无有时,无有限,无有尽,无有极,无有象,无有异同,无有信息,无有法,无有禁,无有理,无有分形,无有道,有无无有,对立,统一………。分形体,更形象的说,应该是“自证体”,或是“自然体”。为何有分形体?因为它分形。它是无数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数学上,可以用它的“公理”去证明它的“公理”的东西。其实我一直以来,只是把一个概念,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描述,比如文字,美术、数理化,佛道法儒,基督三位一体,伊斯兰主义,甚至分形学本身。

这些学科,它们同根同源,殊途同归。关于分形学,它是宇宙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概念(别笑,是真的,噗),它的证明者不光是我个人,是宇宙,是佛,是神,是上帝,是真主,更是万物,万物其实都在的“证”,可是万物之间又因异同并存很难单向的“证”,最先为人类“证”它的人不是我,历史上有无数人“证”了,我最崇拜的一位是分形的命名者曼帝波尔大神。而,“我”为了说这个人等了一百三十多亿年。现代有科普视频《宇宙与人》里也间接提到过“不是风动,是心动”,这句话也是分形学的延伸。关于分形,网上随便查查也有很多资料。

以下案例说明“分形”无处不在,例如:

经济学也符合分形原理;股票大盘曲线(K线);就复合分形原理的。

人的心跳也是遵从分形规律的,有外国人研究过,它的速率是分形的声音的频率也是分形(这个例子我不确定,因为你要是让我找出处,我忘记了)。

树木花草是分形的。

我们手机里的天线是一个分形结构的芯片。

非洲古人的部落,建造的圆屋,是分形结构。

星系是分形结构。

电脑3D建模是根据分形原理,由低poly到高poly。

电脑3D建模有个专门用词是分形生长,就是由分形公式长出树木,而不是人工建模。

电脑特效里做岩浆、云都要利用到分形公式。

物理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波和粒属于存在集合中的两极,极正和极负,而物理量子态是可能存在集合。

在数学上,分形体是一个数集的数集本身之数集;欧拉公式描述的是零在自然界的含义,应该和分形概念有关,这我不能肯定要具体去研究一下。

在平面几何上,它是一个分形图,圆正方体这些都是分形图的零次分形态。

在空间几何上,它和宏观宇宙差不多,是一个自己包含自己的物体。

在美学上,它是黄金分割。

基督教里它是上帝。

伊斯兰教里它是真主。

佛教里它是佛。

道教里它是道。

法家就是,今胜古。

本章最后,我们做一下分形主义的思维论的【全息】总结:

自在,自己存在于自己,就是分形体,它自然,自在,自思,自立,自行,自证,自我矛盾,自容,自创。它无有有无,无有存,无有时,无有限,无有尽,无有极,无有象,无有异同,无有信息,无有法,无有禁,无有理,无有分形,无有道,有无无有,对立,统一………

我加了自容和自创,是因为一个分形体自我矛盾之后,因为它要容纳这个矛盾,就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就比如我:看到现有知识体系的矛盾之处,我要包容所有知识,于是自创一个更全息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我其实并没有成就什么,只是把黑洞问题吃了,消化了。

而爱因斯坦他老人家,做的其实跟我一样,看到了可观宇宙与人类理论的矛盾性,就包容了一个空间扭曲的宇宙,把圈画的大了点,把矛盾“吃”了,“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风动还是云动?”“是心动。”是分形体它自动。它就是西方人梦想的那个“永动机”啊,它永动,因为它会停止,会死亡。看破生死,不是不在乎生死,而是从根本上理解生死之间的轮回关系。也就是理解分形体本身。也是突破“思维缺陷”的主要意义所在。

第八章:分形主义的伦理观

宗教主张的爱惜自己,不只是爱“我”(自我意识),而是爱自己这个分形体系,爱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爱自己的大脑,爱大脑产生的各种意志,爱这些为自己存在而服务的东西。这样你不会轻易的去泯灭自己,也不会轻易的对其他事物表示不尊重,这就是生存意志的本质!宗教中的“爱心”是什么,它的含义就是这个万物存在的意志,生是一种存在,死也是一种存在,甚至不存,也是一种存在。

你让“生”这个概念存在,你也要让“死”这个概念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看破生死、“向死而生”,因为宇宙既然能包容一切,也能包容“生”和“死”。做个明智的人,本质上就是做你本身的明君,你是昏君,器官不干了,病毒来了,你死了。就跟三体宇宙一样,它病了,在所有尺度它都病了。

你会做你自己的明君,那么你治国一定有方。所以古话就有这么一说,要治国先学做人。你对于身体里的组成部分,就好比宇宙之于万物。好的你尊重,也爱,也顺应;坏的你也尊重,也爱,也顺应;让,其自然。你,也就是你的智慧,作为你身体的宇宙,也作为你身体的终极领导,要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样你就懂得了尊重,对众生万物就会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好的生命你理解,坏的生命你也理解,因为你本身就是好坏双面的。根据分形理念,整体之于部分,相当于部分之于整体,你尊重了你自己,其实就是在宇宙各个尺度上尊重了万物。懂得尊重,就懂的尊重的前提是实力,你要有实力去尊重。不是说成心那样,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没有本事尊重,也不是归零者那样,有本事尊重,但无心尊重。

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为何人受人尊重,因为他得道(他实力还不足以为道者,只能算得上得道),首先他理解大家的意愿,其次他包容,再次他本事最大,本事越大,与其他人的利益矛盾就越小。他有实力,他就无畏惧,也就无所谓。我们作为普通人,肯定没实力让人死而复生,但我们是有实力改变人的观念,比如劝导他人爱惜自己,戒毒戒烟戒害等等,这都是传达道者的意志。

在我们的宇宙,宇宙之于万物是分形关系,万物之于宇宙也是分形关系,宇宙是分形体,万物都是分形体,时间是分形的,空间是分形的,思想是分形的,人也是分形的。宇宙与人的关系自然也是分形关系。人学习宇宙之道,就相当于学习人之道,学习人之道就相当于学习宇宙之道。这就为何有诗云: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 hour.

奥修提出了观照,观照是什么?是已上帝视角观察自己言行举止思想等等。就是在自己原有的意识里在加一个上层意识。奥修如何达到空?奥修说你先观照你的思想,然后观照这个观照。这其实就是把你的意识变成树状模式,也就是分形体啦。奥修所说的观照,根基其实也是佛学,就是修习心灵。后来又延伸到了灵修,都是同源。有人和我提灵修,我开始不知道,去看了她介绍的书,才发现是佛法的延伸,是用现代人能听你懂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养生、冥想等等。

分形学,是共产心经,现在为何要搞私有制,因为人的观念没改变,认为自己就是自己,花就是花,草就是草。可实际上呢?人和花草树木和不同人之间有分别,又无分别。我们与我们“之外”的人和事都是有关系而且互相影响的,就如蝴蝶效应里,蝴蝶影响龙卷风龙卷风影响蝴蝶一样。自然体或者分形体,同时存在私有和公有,也就是共产和私产并存。

要达到真正的共产社会,首先人的观念要改变,不能觉得自己就只代表自己个人,要从根本上理解,每个人、每个人体细胞、每段基因,都是独特的,也是与全宇宙同步,可代表表全宇宙的。这样一个人就会对其他人负责任,因为他不负责影响的不止是别人,也会最终因为蝴蝶效应(因果报应),影响到“自己”和全宇宙。另外我认为资本主义其实是共产主义的对立统一面,它们互为雏形。

有人肯定会提到我的分形主义不具有儒家的中庸思想;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中庸”呢?其实,分形主义一样可以有“两全其美”,大家认为任何事都要折中,不要走极端。而我说的两“全其美并”不完全一样,折中只是其中一个办法,其他办法有无限种,比如先试试正面再试试反面,或者直接干脆走极端来个物极必反。你们可能觉得我不是矛盾吗?我之前也说不要走极端。哈哈哈,其实双向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要走极端的方法很多,有时走走极端,反而避免了一个更大的极端。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强词夺理?是的,我就是在强词夺理,试图解释强盗逻辑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过古人很多都是双向逻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特指三国演义里的),在书中,此人行为矛盾,性格无常,但是又自有其道理,其中原因,出在他看问题的角度。他这辈子说得唯一一句真心话恐怕就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大部分天子不就如此吗?天地不仁,天子亦不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天子是也!所谓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你看他还是庶人的时候就已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话说的如此不仁,如此的波澜壮阔,也是正常。

他是事实上,已经自证了。他后来去做主公,是自然而然。三国演义里,除了他,还有谁更接近于道家里的天地?不过话说回来,曹操的道德观我不苟同,他是一个使用双向逻辑走火入魔的人,我后来反复强调不要轻易使用这个逻辑,就是因为一但把握不当,当时人就会觉得做任何事都可以,但最关键的地方他没注意到——可行是要建立在“全”的基础上,要尊重万物求存的意志,从人的尺度出发,保全而行!不是像曹操那样,而是像扫地僧那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物之欲,原而贪】——也就是说物质的本体是“贪婪”,意志的本原是“贪念”,所以“万物皆贪”,“贪”也是人类欲望的自在。我知道大家讨厌这种说法,但是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万物求存,求存就会贪。宇宙(全息宇宙)是如此,理论如此,概念如此,生命如此,物质如此,任何都如此,只要存,就会尽可能存更久。这是一种意志,存的意志。

自我意识,是这个存的意志最极端的体现,甚至极端到物极必反,“我”最终能从万物中看到自己,然后就会想,我就是我,为什么其他的也是我,这不是矛盾吗?然后就发明一个“无我”,哈哈哈。佛他老人家就是极端自我中心的代表啦,物极必反,自私到极致就是无私,无私到极致就是自私。“无我”和“我”其实也是太极生两仪的一个典型例子啦。这两种意识状态都需要,为什么?因为没有意识的生物,没法像我们这样有效的“贪”。但我们又没办法向佛那样,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不高超,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意识。我们不像佛那样既有“我”又“无我”。

人活一秒,就想多活一秒,存在以后就想要更多存在。你存在,其他也想存在,于是纷争就出现了,你要么灭了它,要么它灭了你。存的时间越短的东西,生灭现象就越多,基本粒子存在极短,因为它们容量不够。如果你想“存”更久,就不能去消灭,要学佛,学宇宙,容纳所有,甚至连你不存之面,也要容纳。

就如:爱吃糖的小孩,你禁止他吃,他八成也会偷偷吃。还有的小孩,生来不知糖是何物,你多此一举,告诉他不要吃糖,结果他真去吃了,哈哈哈哈。根本不爱吃糖的小孩,大人又觉得小孩身体糖分不够,逼人家吃,吃着吃着吃上瘾。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不妄为,是不为了,不要带有目的性的去做事,否则你会消灭你的壮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形学——双向逻辑的哲学思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