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之修身篇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试译】

(当矛盾和积怨积聚很深很重之时,即使使用调和的方式,)去和解深重的怨恨、矛盾,也一定会有遗留的怨恨。那么,应该怎么做才是合适妥善的解决办法呢?(最好的就是将怨恨矛盾消解于形成之前。)

因此,圣人(对待恩怨的方法,)就好比是拿着债权契据,却并不会苛责借债的人偿还。

有德的人就像手握债权契的人(那样宽容大度,不责于人),而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计较,严苛残酷)。

天道是公平的,没有偏私、无所偏爱,但它把规律、规则总是赋予了那些懂得规划、遵守规则、善于此道的人。

【与修身的联系】

一、“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1、要清醒地认识到,当让大的矛盾、深的怨恨产生,并且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无道的表现,真正的有道者,应当“为之于未有,始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也就是说要努力做到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懂得未雨绸缪、未兆易谋之道理,让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2、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提前作出预案。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感情要珍惜,珍惜彼此的缘分,一定不要让埋怨变成怨恨之后,再想办法去处理解决。因为等出现裂缝之后再去调解,就会“必有余怨”。

二、“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1、学习、守持“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的精神,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大怨产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修行人,勤修天德,“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得理也饶人。

2、修自己的慈悲心,做有德之人。用“有德司契”的境界去为人、去处事,广积天德,而不与人结怨,唯道是从,循道而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宽容大度、具有包容心、懂得换位思考、能够善解人意的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之修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