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白墙,
这里是查济古村,
建于隋唐,有1000多年的历史,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泾县。
在古村的半山上,
有一位叫“一音禅师”的僧人。
他7年前出家,离开寺庙后,
因为实在喜欢查济的山水风光,
花了半生积蓄,在半山开辟荒山,
一点点建起这一片禅房,
不论是房子、道路、桥,
都是他亲自设计。
如今,禅师在这住山修行已有6年,
修行戒律十分严格,早上4点必起,
每天花5小时诵经、礼佛、做早晚课,
一日只有斋饭两餐,
夏天就算40度也没有空调……
空余时间,他写字、抄经、吹箫,
最让人惊叹的是,他还擅长用手指头作水墨画,
出家前就在艺术圈颇有名气。
“半路出家,
普通人追求的财富、地位、名声,都经历了,
也相对容易放下。”
知道山上住了个出家师父,
很多人跑去拜访,
吃斋、念佛,体验清修生活。
自述 一音禅师 编辑 王微辣我是一音禅师,今年50岁,出家有7年了。现在常住在查济古村半山,这里是我清修的一个道场。
这里位于安徽的泾县,是江南文化和徽州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原产地。环境清幽,文化底蕴却很丰厚。
出家之前,我是职业艺术家,从事书法、篆刻、国画。那时经常写生,路过查济半山,特别喜欢这里的山水风光。当时就动了一个念头,将来要做一个清修的地方。
2011年腊月初八,我在九华山出家。第二年秋天,果然到了查济半山,买下一栋很破旧的房子,还有一些地,准备安住下来,把禅房建起来,在这边修行。
我佛缘还是比较深的,从小喜欢安静,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父亲是民间武术家,精通琴棋书画,母亲曾经是赤脚医生。
受到家庭影响,我从小接触中医、武术、书法、篆刻、国画,还有箫,对于佛家、道家的经典,也特别喜欢。21、22岁的时候,就有那种特别想出家的念头。
从想出家到出家这20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学习,在北京当了十几年职业艺术家,大部分时间也去全国各地参禅访道。
之前也有过家庭,一旦要出家,就要舍弃世间的情爱。全家人都是佛弟子,都理解并支持我出家修行。
半路出家,普通人追求的财富、地位、名声都经历了,也相对容易放下。
刚来的时候,半山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这几座禅房都是我凭自己感觉设计的,包括整个格局。
住山这5、6年时间,很少下山。这些房子、道路、桥,都要从头开始,用心去建造。
建造用的木材,是当地的杉木,不容易受到虫子的侵蚀。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大多都是方的窗户。有了这个圆形,有方、有圆,感觉特别协调。
寺院里的出家师父在一起共修,会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容易进步;一个人修行,是很有难度的,要有很强的定力和戒律。
我每天固定的用功时间有5小时,4点就要起床,诵《大藏经》。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所有内容都在《大藏经》里,我计划用8-10年的时间诵完。
5点半敲钟,6点上早课。白天的时间要搞建设,要会客,有时间我会抄经、画画。晚上,敲钟、上晚课,然后诵经、休息。
汉传佛教的早晚课内容,有佛经、咒语。要不假思索、行云流水地唱诵,我用了两年,就达到了那种状态。
出家之后,艺术成为了我的辅助修行方法,作品里的火气、俗气也沉静了下来。
之前画毛笔画有20年,出于一种好奇,才开始用手指在纸上画水墨画。一画之后,有种得意的感觉,很喜欢这种泼水泼墨的大写意。
我喜欢画莲花、梅花、兰花,还有山水,尤其是黄山。
查济村也在黄山脚下,离黄山只有几十公里,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甚至一天的景色都在变化。
从住山开始,我慢慢体会到了古代的山水画家,为什么能画出那么好的山水画。他们大部分住在山里,有了一定的境界修养,在绘画上表现出来就很鲜活。
吹箫时会即兴创作,也会根据古代禅师的禅偈创作,要看心境。
所有艺术作品,都是我们心的显现。要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还是要从修行着手。
因为在艺术领域有一点虚名,会有一些有缘人到我这里来,想和我聊一聊艺术上、人生境遇上的烦恼。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十个人,也有一些名人。
作为出家人,我也不能拒绝、逃避,为了自己舒服而拒绝度众生。会客也成了我日常修行的一个功课。
“佛系”这个词,偶尔也听说过那么一两次。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都是有压力的,欲求太多、想要的太多,会焦虑。
城市也是一个道场,山林也是一个道场。不论在哪,安处在当下,把每一刻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