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第二次研讨有感

周日,我们的共读书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在丁老师的主持下热烈地展开了。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书很难,我们慢慢地啃读。

第二节主要说“现实的构成”。现实是什么构成的?婴儿世界里现实是怎样的?不看皮亚杰,我们知道吗?婴儿最初的世界里没有主客体之分,只有他自己。婴儿完全以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以前听别人说,孩子都是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自己东西不肯给别人。我们大人以自己的道德思维否定孩子的现实世界。幼儿在探索世界过程中,他会理解主客体之分。

接着丁老师问:幼儿的世界只是由变动的和不实在的“动画片”所组成。这是我非常不明白的地方,这个变动和“动画片”究竟指什么?那时的婴儿是没有记忆存储,发生的事情没有留下记忆。到了五至七个月时,如果把他喜欢的东西遮住,他会以为不见了,但是他还不懂寻找。记得以前把一样东西放在手里,问孩子哪边手有?孩子指右手,打开手给他看,确实在右手。接着我把东西放在了另外一边手,问他哪边手有?他依然指右手。那时候我想,我在他眼前换手的啊,怎么孩子就不知道呢?是不是孩子太笨了?皮亚杰说:孩子会依赖过去成功的经验(主体经验),不依赖于客体改变。能否说,这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运算”(智力)的表象思维?

幼儿世界的永久客体(客观存在的)图式是怎么建立的?通过生活中不断地感知——动作了解了“永久客体”的存在。幼儿会通过自己双手摸索,知道客体的去处。

婴儿有空间和时间概念吗?婴儿时空感通过动作建立起来的。婴儿会把手指放进嘴巴里探索,接着会把奶瓶放进嘴巴里吸,婴儿通过感官——动作图式感知空间。当我们看到婴儿伸手拿东西放进嘴巴里,或者把小手放进嘴巴里吃,请一定要保证这些东西干净,但是千万不要主观地认为孩子会养成吃手习惯,那是另外的心理上原因。

我知道“位移”这个概念,是在初中啊!婴儿呢?婴儿在一周岁就玩位移了。当他喜欢的玩具不在眼前,他会努力地去寻找目标,这个寻找的动作就是“位移”空间概念建立。当家里有个婴儿时,我们要创造条件允许孩子爬动,孩子在来回爬动摸索过程中,认知结构发生各种变化,对于往后学习有着极大帮助。

婴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让自己感到惊奇的现象,他会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他看到大人开电脑,主机有个灯亮着,孩子会重复开——关这个动作,他知道自己按某个键会出现灯亮,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客体为什么会亮,这种初期的因果概念,叫做“魔术性的现象主义者”。也就是婴儿会把现象归为自己的动作,但是不会考虑客体间的因果关系。

婴儿时期的孩子每个动作都在建立着自己的某个图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大人要从儿童视角看待儿童动作,分析其思维,以赞赏目光鼓励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心理学》第二次研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