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冲动是魔鬼,那么它的反面,理性面对周遭,是不是就完美了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情景:
甲带着一块大饼出门,乙带着两块大饼出门,半路上,素昧平生的两人偶遇了。甲、乙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提议一起分享带来的大饼,甲一个,乙两个,合计三个。虽然乙比甲多一个,但因为大饼不值钱,所以没人计较。正要吃大饼时,第三个人,丙来了,甲、乙两人热情地招待丙,请他一起吃大饼。还是那句老话,因为大饼不值钱嘛,所以没人计较。吃完大饼,三人正要分道扬镳时,丙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六枚金币。丙说:“谢谢你们请我吃大饼,为了报答你们,我要送你们六枚金币,至于怎么分配,就由你们自己决定了!”说完之后,丙就走了。
这下子,麻烦来了,大饼不值钱,没什么好计较的,但金币不一样,差一枚就差很多。甲兴奋地说:“太好了,既然丙给了我们六枚金币,那我们一人三枚分了它吧!”乙摇摇头,不以为然:“等等,不对,我贡献了两块饼,而你才拿出一块饼,按照比例分配,2∶1=4∶2,我应该得到四枚金币才对,你只能得两枚金币。”甲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三枚金币,但乙却认为甲只能得到两枚,就这样,两个人吵了起来。吵着吵着,甚至还打了起来。
这时,有个路人经过,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告诉甲、乙两人,前面村子里有个智慧老人,该怎么分配,你们去问那个老人,一定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时,甲自告奋勇,主动跳出来,他愿意到前面村子去找智慧老人。
非常巧,甲刚到村子口,就巧遇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说:“其实我不是什么智慧老人,我只是学过几年数学,勉强算得上是个数学家。”甲说:“不管你是智慧老人,还是数学家,都请帮我算一下,我应该得几枚金币?”智慧老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十秒钟就可以算出来,答案对你很不利。”甲说:“不利?你的意思是我只能获得两枚金币?”智慧老人摇摇头:“不是两枚,而是……一枚都没有。”甲惊呼:“什么意思?你再说清楚一点。”智慧老人说:“从数学家的角度来看,乙应得六枚金币,而你一枚都没有。”甲惊呼:“我不相信,你乱说。”智慧老人进一步解释:“三个人吃三块大饼,这代表你们三个人,一人吃了一块大饼。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吃了自己的大饼,至于丙吃的,是乙的饼。所以乙应得六枚金币,而你一枚都没有。”听了智慧老人的说法之后,甲沮丧极了,因为智慧老人的话,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 原来我连一枚金币都不应该拿。”当甲垂头丧气,转身准备回去时,智慧老人叫住他:“刚才是数学家的算法,现在我要告诉你智慧老人的算法。”“什么?居然有两种算法?”“没错,有两种算法。”智慧老人说,以前他还是个数学家的时候,他认真算出来的答案,理性客观,但总是让人不开心,于是他转换了另一种算法,从此人们皆大欢喜。后来,人们渐渐不叫他数学家,而是改叫他“智慧老人”。“什么算法,这么神奇?快告诉我。”智慧老人说:“你回去之后,告诉乙,你没有见到智慧老人,你走到一半就发现自己错了……”就这样,甲照着智慧老人的话去做。
甲回去之后,乙急忙问:“太好了,你见到智慧老人了吧!他怎么说?”甲说:“嗯,我并没有见到智慧老人,我走到一半就发现自己错了……”“错了?哪里错了?”乙问。甲说:“走在半路上,我越想越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我太贪心了,你出了两块饼,我才出了一块,而我居然想跟你平分金币,是我不好,就照你说的,你四枚金币,我两枚金币。”乙听完甲的话,表情瞬间变得温和了起来。当甲、乙两人分完金币,甲二枚,乙四枚,正要分道扬镳时,乙突然叫住甲。甲:“怎么了?”乙伸出握拳的手:“这个给你。”张开手掌,乙的手心里是一枚金币。乙说:“我很少看到像你这么老实的人,事实上,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本来就说好要一起吃饼,所以理应一起分享金币才对。”甲听了,一脸惊讶。惊讶的原因不是乙多给了他一枚金币,而是乙的反应,完全被智慧老人料中了。智慧老人告诉甲,你回去之后假装没见到我,然后退让一步,说自己太贪心了,你愿意照乙的分法来分配金币。这时你立刻从零枚金币,变成至少拥有两枚金币。此外,因为你承认了自己贪心,所以也会引发乙觉得自己也很贪心的连锁反应。所以你很有机会,变成“坐二望三”。
从非理性的争执开始,到数学家的理性计算,最后再到看穿人情世故的智慧,众人皆喜,所以不是理性面对就一定是万全之策。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理性是一种选择,但是智慧面对却是更高明的选择。
一天,孔子的门徒正在院内扫地,一位身着绿衣的路人见孔子的门徒十分敬业,想考考他.便径直来到门徒身边说:你知道一年几季否?
门徒讶然,笑曰:一年四季呀。
绿衣人摇头晃脑:错.一年只有三季.不信,咱们可以打赌.你输了,你向我叩三个响头;我输了,我向你叩三个响头.门徒当然乐意.正好孔子从书斋出来,门徒迎上前去,请孔子裁定输赢.孔子将绿衣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一年当中,三季是也。
门徒一听老师如此肯定,立即对绿衣人打拱作揖,纳头便叩,“咚咚咚”清脆有声.绿衣人受拜满意而去.
望着绿衣人的背影,门徒依然纳闷,对孔子作揖:老师乃豁达明理之人,却为何错断一年三季?
孔子笑曰:你没见他绿袍加身,青头绿面?蚱蜢一个呀.蚱蜢者,夏虫也.生于春,长于夏,葬于秋,何曾见过冰雪漫天之冬也?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也.”对于这种人,你同他较什么真?吃点亏,叩三个响头,算了。
门徒恍然大悟:还是先生明智.此乃“三季人”也,不可较真。
生活中,特别是面对亲人,我们非要争出个你是我非,其实输的是和气,输的是快乐。所以理性是面对问题的一种方式,而智慧面对、随机应便才是更高层次的选择。
�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