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让差不多毁了咱的孩子

胡适曾创作了中国的名人“差不多先生”,借胡适的话说“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性差名不多,是各省个县各村人氏”,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口中,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更是“发扬光大”,警惕,千万不要让咱们的孩子和他做朋友。

”老师讲的内容都学会了吗?”——“差不多了。”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差不多了”

“课文会背了吗?单词会写了吗?”——“差不多早会了”

……

“差不多”心理,实际上是一种侥幸心理,是懒惰的思想在作祟,是眼高手低,不认真学习的表现。

1 有“差不多”心理的孩子,往往比较懒散。

这样的孩子,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抱着“被动”的态度将就着学习,不愿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盲目的顺从,迫于他人的意愿而写作业,看书。

短时间内,孩子成绩也许不会太差,但是随着知识量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别弄了学习态度很难适应学习的需要,而缺乏思考的动脑习惯必使学习陷入僵局,很难取得新的突破。

2 “差不多”心理,反映的是一种不严谨马虎的学习态度。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学习亦是如此。

其实小学成绩考的就是仔细,大家都知道,小学的考试只是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有难题,偏题。只要足够认真,任何一个孩子数学每次考100分都不成问题。那为什么还有成绩的差异呢?主要就是因为仔细度不够。

“马虎”一次是马虎,多次就成了习惯。物理学上的“惯性定律”告诉我们,马虎习惯一旦形成,可能影响其一生。小则考试不得志,大则碌碌无为过一生。

3 “差不多”心态归根结底是缺乏目标和方向所致。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指引,孩子的学习就缺乏动力,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少年丧父,家里很穷,但他立志要学有所成。当学救的书不能满足他而自己又无钱购买时,便把市上的书铺当书房,通过帮人家干零活来换取免费读书的资格。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并写出《论衡》。

《一禅小和尚》中,经典台词“读着差不多的经书,抄着差不多的经文,过着差不多的人生”,实则不然,行动“差不多”其实结果“差太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让孩子消除“差不多”的心态呢?

差不多的作业,让孩子用心对待。

作业,试卷要求孩子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克服眼高手低,注重区分对待每一细微差别,在相似处找不同,克服马虎大意的学习习惯。

克服差不多的行动,要求孩子有很强的执行力。

对待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高手低永远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立即行动永远都不晚,告诫孩子,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脚踏实地,从即刻开始,只有勇敢地行动,才能让理想付诸实践。

抓住差不多的时间,让孩子学会有效利用。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你的怠慢而停止;也不会因你的积极而飞逝。

抓住课堂45分钟,认真掌握领会老师的授课内容,体会老师的解题步骤与方法,掌握学习重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记忆规律,根据大脑遗忘规律,三天一复习,七天一回顾,让学习的知识永记脑海。

面对差不多的现状,教会孩子积极进取和追求。

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孩子制定一个“蹦一蹦就能够着”的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让孩子为目标而积极奋进。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的仍未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要用鼓励和赞扬的态度引导孩子上进,彻底消除“无所谓”“差不多”的心理。

告家长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一家的希望。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摒弃“差不多”心态,永远不要忽视细节,也许成功和失败就差别在其中。要让孩子从小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告别“差不多”的心态,才能使孩子学习越来越好,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出人头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警惕:别让差不多毁了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