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切忌自以为是的“关系好”

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尴尬又伤心的事情。

老李是我前同事,虽在体制内,却为人憨厚,耿直真诚。所以虽然已经离开了原单位,但我还是与老李一直保持联系。

由于新单位和原单位离得近,也常去找老李说说话,啦啦呱,吐吐槽。

而老李每次也都是热情相迎,笑脸相送。

在我心里,老李早已是忘年交般的存在。

今天也像往常一样工作完了去找老李,临走的时候老李却突然说:

“我这办公室在四楼,还是挺高的,你往上爬也很累,以后没什么事你就别来了。”

说话的时候脸上依然带着像以前一样憨厚的微笑。

而我,却直接懵圈了,也不知道怎么回去的,但回去以后想明白了一件事:

老李并不喜欢我。

1

因为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所以我是一个特别重视情感关系的人。

老李今天的话虽然说的温和,却拒绝的彻底。

这个朋友算是没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是看出来我心不在焉,同事小桃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小桃,老李,我,以前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

听了我的苦恼她欲言又止:

“当当,其实老李他很忙的,而且没有人喜欢老听吐槽……”

“但我平时找他也没说几句话啊,再说了朋友之间吐吐槽不是很正常嘛。”

“人家年纪比你大那么多,职务又比你高,你去找她还能把你赶出来嘛,而且她对谁都是那种和和气气的态度……”

我:“……”

原来所谓的“关系好”只是我的错觉。

2

其实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有一次我妈出去买菜碰到了她的前同事。

长辈见面自然问起子女情况,前同事问我现在的工作,我妈就照实说了。

这时候前同事说:“哎呦,当当小时候学习那么差,脑子那么笨,居然能考上公务员,真没想到这么有出息。”

虽然是夸我的话,但是怎么听怎么膈应人。

我妈心里也是止不住的翻白眼,但是碍于前同事的颜面,什么也没说,找了个借口就走了。

也许在前同事看来,她真是在夸我,而且觉得跟我妈关系好,我也是她从小看着长起来的,“自家”孩子没什么说不得的。

但是在我们听来却非常不舒服。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向往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需求。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愿意跟你说话,也不排斥跟你亲近确实是一种“关系好”。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关系好叫“礼貌性亲近”。

比如我跟老李。

他对我的热情温和现在看来其实是出于礼貌,但我却把这种礼貌当做了对我的情感释放和情绪认可。

让我以为我对他来说是能交心的朋友。所以聊天的时候不分时间,也毫无顾忌。

仔细想来,老李也释放过很多不耐烦的“信号,但是被我自以为是认为的“关系好”忽略掉了。

而最终的结局是所有的不耐烦汇聚成了一句话——“没什么事你就别来了”。

3

当然有时候会觉得很委屈。

觉得我们是喜欢一个人才会跟他聊,才会与他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情绪的吐露是对他的信任,但在他看来却是负担,甚至是笑柄。

也许每次吐露心声的时候他心里其实在腹诽:

“跟我说这些干嘛”

“谁想听你说的那些事”。

但碍于情面或出于修养却不得不保持耐心。

就像我妈。

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回家以后吐槽了一下午,估计以后再也不想看到这个前同事了。

比起“你以后没事就别来了”的尴尬,前同事其实比我幸福。

因为她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为止还以为我妈跟她“关系很好”呢。

而错觉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不知不觉得罪了人。

4

那么如何规避呢?

起码要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是礼貌性的“朋友”。

不要逢人就傻不拉叽的掏心掏肺,你爱说别人却不一定爱听。

如果实在不会辨别,见面说话留三分总是不会错的。

因为在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也许别人其实已经忍你很久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扫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际交往切忌自以为是的“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