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4】学数学就像看足球比赛,延迟满足,放大愉悦感——杂志《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0期》20190804

01 成长最快的方式,极不容易

      在外面听牛人的讲座,总说以前订了很多杂志看,成长得很快。两年前,不知道哪天抽风了,一冲动,订阅了杂志《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累积了17期(201807-201812,不见了一本)。

      曾经多次翻阅过其中一期(201707期)的第一篇文章,并不像看书那么轻松,全是要动脑子的真家伙。也许是害怕,一直没有认真看。

      这次是我第四次(也许是第五次)下定决心要看完这本杂志,打算一周看一本。翻开来就想着总共70页,平均一天看10页,比起我之前一天看书50-100页,很轻松。要不一天看15页吧,说干就干,开工。

      翻开第一篇文章《问题设计的显性与隐形比较例析》,这篇文章我第四次看了,不容易,所以看几次放弃几次。这么矫情的题目,不就是说题目条件给得明显不明显嘛。再略看一眼图形,都很简单,一定是之前自己吓到自己了,于是信心满满地开始看了。

      1分钟,第一页。

      5分钟,还在第一页。

      10分钟,终于看明白第一页了,翻第二页。

      一个钟,还在看第一篇......

      咬咬牙,坚持看完了第一篇,决定改为两周内看完。

      再咬咬牙,看完了“谈学论教”、“课例点评”和“解题教学分析”,改为三周内看完。

      再咬咬牙,看“解题思想方法”和“中考频道”,改为四周内看完。

      事实上,写这篇读书总结时,我已经看了五周,勉强“看”完了这本杂志。扩展了一些杂志中没提到的方法,也带着对杂志中提到的一些方法的疑问。挑了一些比较有深度有难度的文章重读了第二遍。


02  数学图形和公式都不好打字,拍照留念

      整本书共27篇文章。小部分是关于教学的,小部分是站在大学的角度看初中数学的,比较容易看懂。大部分是关于解题方法的,其中有一个专题是2017年很多地方的中考压轴题。

      因为数学的图形和公式都不方便打字,所以就挑一些我觉得方法比较有趣或者比较有难度的文章拍照。(只是我觉得难,大家要是觉得很容易,请不要留情狠狠打击我,让我有更多的动力继续努力。)


      【第1篇】《问题设计的显性和隐性比较例析》,这篇文章我看了四五遍(如开头描述),用了5小时以上,第二遍用了1.5小时。





      【第2篇】《章节复习课应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第一遍用了4小时(上次写过),第二遍用了2.5小时。




      【第3篇】《动静结合防漏解,“化斜为直”破难点》,化斜为直也有人叫改邪归正,方法比较好玩。




      【第4篇】《从信息萃取到多解生成》,几何题的一题多解。做出来不难,难的是这么多的方法都想出来,发散性思维得多强。这道题七八年级知识就能做,开学给学生做做,让学生头脑风暴。




      【第5篇】《借力辅助圆探究角的存在性问题》,圆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如果学好了,可以解一些复杂的几何题,降低难度。




      【第6篇】《慧眼识图 巧妙构图  多法归一》,这是中考频道的其中一篇,类似的还有很多篇。有些题型前面提及到,有些方法前面提及到,所以只选了我最喜欢的这篇。我为什么喜欢,因为有三垂图相似、反A型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等面积法、旋转、辅助圆、中点公式i、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斜率之积为-1......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还轻微接轨了高中知识。





      【第7篇】《多途径联想 多视角思考》,这篇是尺规作图,不难。但特别好玩,开学就可以给学生做。通过“怎么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这个点带动了学生头脑中几何的整个面。




03 先定个小目标  一年看两期杂志

      看一篇虐一次,一直看一直虐。费尽心力总算看完了,只想感叹一句:之前真是太年轻、太狂妄。

      但看完一本杂志的成就感比三天看完《我们仨》大多了,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延迟满足”吧。比如看足球比赛,等很久都不进球,一进球就特别兴奋。

      数学的魅力也是一样的,纠结痛苦,突然茅塞顿开,经常感受这种魅力的人会对数学上瘾。这种延迟满足,会先经历一段煎熬,但坚持下来会得到倍数增长的快乐。但愿我能带领更多的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我跟舍友说,还有16期没看,怎么办?

      舍友说,从心理学角度讲,先定个小目标,一年看两期。

      我还是先歇歇吧,做这一本耗费我太多精力,比我过去工作八年做的200多张试卷还烧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14】学数学就像看足球比赛,延迟满足,放大愉悦感——杂志《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0期》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