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较高级的文字

记得刚开始写字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比较美、比较高级,那时不懂,写的内容也比较浅显,也就类似于那种疼痛青春文学的文章。那个时候看张嘉佳写的书,内容虽然不喜欢,但文字却很华丽,那时候觉得优秀、高级。

比如这样: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光

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

就好

然后,读的多写的多了,觉得这不过是小学生都会用的比喻排比句罢了,只不过见识的多,比喻排比的词就更加丰富,读着也就美了、高级了。

后来,觉得张爱玲、三毛的那种文字很好,读起来有层次、有深度,嗯,高级!

像这样: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三毛

可越长大越发现,这种文字其实都是双刃剑,很容易引起误解,而当你无法独立、正确认知的时候,它就很容易误导你成为一种病态心理。

就像那句话:一个越缺少什么,他就会越炫耀什么?

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可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总是炫富,那是因为她缺钱吗?她秀恩爱,是因为她缺对象吗?

诸如此类,模棱两可的文字,它也很好,但终究不是最高级的。

再到后来,我发现很多文章都并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都是很平淡,平铺直叙的给你诉说着,但读起来就是那么引人入胜,

就像莫言先生发的文、蔡澜先生写的吃、还有路遥的那部《平凡的世界》。

当然,这些文字也都是写的极好的,但终究觉得差点劲。可在这发现与成长中,我发现有一样东西是共通的,文章、长篇、短片、散文、哪怕是朋友圈配文都会用到。

那就是:诗词

诗酒文章,诗即文章,同样一片一片写景、抒情之文,人家五言七绝就搞定了,你文章要想表达,怎么也得千字以上才能抒怀胸臆吧!

就比如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诗吧。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们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评价,都会用上这样的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那时候小,理解不到,现在读来,真好!

就单说这首诗,有景色;有愁思;乌、啼、霜的冷,对枫叶、渔火的暖;也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更是由近及远,从视觉到听觉,一步步潜移默化,移情于物、移情于景。

这诗单拿出一句来说,确实不怎么样,但整体一结合,真正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再说一个比较牛逼的,是在一个笔者叫“在下行之”的文里看到的: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小学生入门唐诗,却是真正藏的高级的大名。这仅仅二十八字就包括整个中文体系里人们能想到的所有创作元素。

这二十八个字包括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动物、植物、风景、建筑、工具、静态、动态、颜色、数字、方位、纵、横、停、留、迎、送、实数、虚数、近视图、远视图、仰视图、平视图、俯视图等二十余种元素。

真实不可谓不牛逼啊!

最后,不谈那些复杂的,就单说说诗词的那份意境。不过现在想来,这诗词怕不就是古代的浅阅读吧,这不比我们现在那些还要读上3、5分钟的碎片文章来的清晰、简洁不是。

比如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再比如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逢见,樽酒慰离颜。

自然也有那: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比较高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