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聚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聚焦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反思性教学既要发展学生又要发展教师,因此,教学主体要经常反思“怎样去做”在师生两方面存在的矛盾性与一致性,力求较佳的相互作用。     

         熊川武曾说反思性教学一方面追求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使教学实践更趋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并且能够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与传统的操作性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同时也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加强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艺术等为内容,教师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教学。那么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呢?   

        首先教学前要反思。主要是在课前的备课阶段,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要对现成的教案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反思他人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可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现成的教参、已有的经验反思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通过反思,深化了教学,也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它包括对教学情景、过程、态度、内容、方法的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控;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教学的情况、师生互动程度的反思;对课堂中教与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等等。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可能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并不难,有时比较容易的地方,学生反而不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方法。有时课堂中的学生不能按照计划回答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时,甚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顺着学生的思路,确保教学沿着最佳轨道运行,使教学高效高质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更是不可或缺。主要是教师对前一堂,或前几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进行思考性回忆,批判性地反思。分析和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及手段和策略是否适宜,通过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形成新的经验,指导未来的教学活动。以教后记的方式记录下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更合理。    

        总之,反思性教学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它能使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是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