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无边界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3日下午一点,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他的获奖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全球媒体更是震惊:Are you kidding me?本以为他被提名只是陪跑,却没想到陪跑的还是村上春树。有人说这是继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最跨界的一次诺贝尔文学奖。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著名音乐家获得了文学奖呢?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吗?不,而是再一次证明了,文学是没有边界的。那么又为什么是他呢?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他。于是从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一些成就。他出过一本诗集,一本写生集,还有一本名为《编年史.卷一》的回忆录。他的主要成就是在音乐领域。从1962年的第一张专辑《Bob Dylan》发布以来,总销量超过一亿,得过不少大奖。他在十岁时就掌握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在大学的时候更是整日整夜地弹琴唱歌,最终辍学专心于音乐工作。他开始转型创作,然后找乐评人,也曾有过许多次的碰壁。但幸好他遇到了shelton ,shelton将其推荐给了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其大加赞赏。他的反战歌曲广为流传,使得那一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如果说猫王在五十年代赋予了摇滚以生命,那么迪伦就在六十年代赋予摇滚乐以灵魂。他的成名作《Blowing in the wind》发布时他21岁,而写这首歌时他在咖啡馆里只花了两个小时。去看看歌词吧,你就会知道他的天赋。也只有看过他的歌词,才会懂他的才华,情怀与爱。但是,这都是大众给予他的赞美。他自己却说他只是在写歌给自己听。他说"我认为自己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个艺术家。"而对于他的音乐成就,我们是毫不吝啬地赞美。但疑惑就疑惑在为什么他凭音乐获得了文学奖。或许因为曾经我们都把歌词排斥于文学体裁之外,但这次跨界的获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歌词并非一定得与音乐捆绑起来,歌词也可以有它自己的生命。于是再一次回到主题,文学是没有边界的。音乐与文学一样都是文字与情感的表达。好的歌词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表达,它同样能引起人情感的共鸣。迪伦的歌词就是如此,尤其是他的反战歌曲,带给那个时代的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也带给后来和平年代的我们一种情怀的感动。他的获奖不完全靠其词作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主题与社会价值。所以对于这样一位灵魂歌者,诺贝尔文学奖给予其授奖词为:为了他在伟大的美国歌唱传统中创造出了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更称之为堪比荷马的"最伟大的在世诗人"。

  话说回来,相比起那些通篇无病呻吟毫无营养价值的"文学作品",我想迪伦的音乐词作更具有文学价值。而我们当代的文学家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也应该充满人文情怀,也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学表达方式,努力创作出能洗涤污浊的心灵,能给人昂扬奋发的斗志,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好作品。而且作品好就行,而无关以何种形式传递给大众。

(文/王佳)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