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某些部分或侧面”

网购了一个摇摇椅,使用几次,发现使用一点技巧,不用费力就可以自由摇摆。

对,就似汪峰歌曲所写所唱的那种自由“摇摆”。

采用舒适姿势躺好,基本达到平衡后,然后双手作揖状,上下移动。

双手向上移动,摇椅上移,双手下移,摇椅下移,反复如此,摇椅可以保持摇摆。

当然,其他“小动作”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总之,就是“能上能下”,才有舒适的摇动。

这个体验放在心理上,更是需要体会的。

古代稍有身份的人见面,总喜欢作揖拱让。记得见过技术恢复过的清朝北京街市老视频,就有俩人见面作揖片段,很有特色。

对着对方作揖,加上鞠躬,表达恭敬礼节,这是心理学提倡的“微笑、点头、认可”情绪管理技术。

为何有这个效果呢?

因为作揖意味着谦让,“在下”展示心态示弱,首先把自我降低了身份,也就比较彰显了对方强大。

人心里骨子里都是自恋的,好为人师,高高在上,这是人性。

我们要说的是,除了言行的“在下”“作揖”示弱,还要有心理真心示弱,这就是“知行合一”,才会给人舒适感受。

伪装和真诚,区分就在这里。

提醒一下,不要以为真的示弱了,就会真的低人一等,不如人,被人家看不起,这完全是错觉,而且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真正自信的人,最不怕展示弱点,觉察自己有底气,知道自己某些方面有能力,只不过在另外一些方面不如人,虚心请教有益自己成长。

倒是一无所是的人,没有底气的人,才会担心暴露弱点不足,唯恐贻笑大方,事实上这也只是主观忧虑,未必是真实的。

比如,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在年长者看来最大优势就是年轻啊。还有,刚毕业学生,工作经验一无所有,为何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可塑性强才是最大优势啊。

简单说,借鉴摇摇椅上作揖示弱晃动自如,心理示弱在于抛弃优越感,承认自卑,接受多彩,允许出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想透彻这点不容易,生活中做到这点更是困难,因为我们都是自我价值倾向保护者。

举个自己例子。

昨天去高铁站接孩子,不熟悉场地,以为可以从高架路送站口接到。实际上,我们开车转路一大圈,借助微信位置,导航指引,绕了好久还是从出站口路边接到。

期间,我负责开车,不由的责怪指挥方向的爱人,埋怨连个“接头”位置都搞不定。

这个言行姿势,心理上可不是示弱,相反恰恰是逞强!

正因为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才会不由自主呈现“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反过来又挟裹着自以为是,言行放肆,“弱者逞强”。

为此,深刻理解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这段话,

“一个精神科医生只有真正接受自己内心世界里确有那么不太健康或者很不健康甚至是病态的成分或方面,才会由衷的尊重坐在自己面前的病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某些部分或侧面。所以我们跟病人,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如此,就可以体会徐教授这段话语,“所谓正常人也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这种观点对于心理治疗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种观点,我们便不会看不起病人,也不容易在疗效不好时感到灰心丧气。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和病人一道弄清楚不成熟的各种具体表现,看清楚阻碍成长的各种因素,发挥潜力克服阻碍,有信心地走上成长的道路。”

你能多么低下,就可以多么高大,你认为自己是谁不重要,你认为别人认为你是谁才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某些部分或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