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里做一只猫

“想做只猫,无论得意或受伤,都独来独往,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可恨的是,在你面前,我却变成了狗。

你只需看我一眼,我必摇头摆尾地扑将过来。

你皱眉呵斥,我慌忙低头认罪,一定是我不好,主人怎会有错?

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一旦捕捉到你投来一瞥,便顾不得伤口疼痛再次向你奔去,一如初见时的热烈。

委屈,留待夜里,独自舔伤......”

这段文字是我以前零碎写下的,一个爱得卑微而不快乐的小女人跃然纸上。

之所以想起这段话,缘于前阵儿和十岁女儿的一段对话。

女儿说:“妈妈, Lani的爸爸说:猫是没被彻底驯化的动物,没有狗适合做宠物。”

我说:“可这恰恰是我宁愿养猫也不养狗的原因啊!尽管我爱狗胜过猫,可狗对人的爱实在太重,我会觉得负担好大,心里会累。而猫不一样,它自得其乐,主人宠不宠那是锦上添花的事儿。”

女儿又问:“既然你不想和它玩,为什么要养它?”

我答:“我要和它玩啊,但那是在我有时间和心情的时候。我忙或没心情的时候,就希望它自己也能过得快乐,不然我会觉得对不起它,那就是一种心理负担和压力。”

女儿不满地说:“You are mean.”(你真坏。)

我承认:“我这么想是挺自私,但我能清醒地认识到我的自私。我知道自己能给出多少,所以只选择能匹配我有限付出的对象。我选了猫,不是因为我不爱狗。正因为我很爱,才要对它负责,不能害它。你想想,如果我养了狗,却不能满足它对爱的需求,那不就是在伤害它嘛。既然明知自己给不了,就别招惹。”

女儿似乎理解了,不再追问。而我则陷入沉思,好像得了职业病,立即联想到两性的相处。

在爱情里,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能持久平衡的爱情,双方爱的浓度一定相差不大。如果其中一方的爱远远多过另一方,就会显得太粘人,让人觉得压抑,这样的爱情早晚会因失衡而崩塌。

爱得多的一方总是愤愤不平:“噢,你有兴致的时候,就不怪我粘乎了。你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得自己一边儿玩儿去,还不能让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否则我就是在给你压力,我就是过度索爱了,我的爱让你喘不过气了。你当我是没有思想的玩具?还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仆人?”

其实,客观地说,完全不自私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两性关系中也一样。你说他对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太过自私,可是你自己不也正在自私着吗?你以为自己付出爱了,就应该得到同样的回报,否则他就是不对的。这正是在用你自己的得失做评判标准,不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吗?

真正无私的爱,不是要求对方应该怎样,而是像母亲爱孩子那样,只要孩子过得幸福,自己有没有得到回报、或者有没有受到委屈,都不那么重要。

我们凡夫俗子,很难做到这样真正无私的爱。所以,既然知道自己要索取回报,那么,你在付出的时候,就要有所权衡,只付出你心甘情愿的那一部分,不管对方是否领情和珍惜,你都不会后悔和抱怨。

超出自己“无私限度”的,请保持矜持。在不确定对方是否珍惜你的时候,别一股脑地全盘奉献。多留一些给自己,好好爱自己,好好关心自己,好好倾听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好好关注自己灵魂的成长。

另一方面,我也提醒爱得少的那一方。你明知人家像狗一样掏心扒肺,也明知自己不喜欢有心理负担。可你又抗拒不了爱情的诱惑,于是你接受人家了。

你既要享受被人不顾一切地爱着的幸福,又不想要它带来的压力。那你就该找只“猫”,而不是“狗”。你明知他是“狗”,却企图让他变成“猫”的样子,抱歉他做不到啊。他当初又不是披着猫皮出现在你面前的,他从一开始就没骗你,你怪他何干?

不过,难题还是有解的。毕竟,人就是人,既不是猫,也不是狗。人是有头脑会思考的智慧生物。人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在爱情里变得“没心没肺”一点儿,变得更在乎自己一点儿,慢慢地,“狗”也真能变成“猫”。

如果此时,你正在做爱情里卑微的“狗”,请不要再独自舔伤,试着像猫一样精神独立、自得其乐。 在爱情里,做一只高贵的“猫”!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爱情里做一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