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故乡忆,最忆是红薯

1

我的故乡在豫南农村。

我的少年时期,正赶上生产队解散、土地分包到户轰轰烈烈展开。在我的记忆中,村庄周围的田野里,铺天盖地种的都是红薯。 

那个时候,红薯不是杂粮,而是主食,农民用它保命,几乎一天三顿都离不开它。当地的农村娃,大多都是吃红薯长大的。红薯的生命力特别顽强,这一点像极了农村出生的孩子,即便是十分贫瘠的土地,一样可以郁郁葱葱铺满地面,根努力向下生长,叶努力向着太阳。

2

阳春三月,农民开始育红薯苗。家家户户都要垒一个方形的红薯池,通常邻居各家的池子集中在一起,方便照看。池子是用垡子垒成,一般就地取材,在沟沿地边长满野草的土地上用粪耙子刨起一个个大块的垡子,当作垒池子的材料。垡子里枝枝节节的草根越多,垒出的池子就越结实。

池子垒好,开始育苗。先在池子底部铺上一层松松软软的土壤,接着铺一层厚厚的牛粪,接着放置选好的红薯种,再盖上一层薄薄的土,洒上水,最后覆盖一层用于保温保湿的塑料薄膜,育苗池即可大功告成。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高温高湿的环境,用不了多少天,红薯就会全身发芽,红薯芽长到一定高度,塑料薄膜就没用了,需要拆除。这个时候,每天都要浇水,红薯苗长的特别快,待长到筷子那么长的时候,育苗工作就完成了。

3

红薯苗育好,这个时候就需要从池子里一棵棵取出,插种到地里了。从池子里取苗一定要小心,带点根更容易成活。红薯地一般打理成垄,一垄可以种两行红薯,垄与垄之间以地沟间隔,约一铁锹的宽度。土地越肥沃,土质越松软,结出的红薯个头越大。

以二三十公分的间隔刨坑,浇上一缸子水,把红薯苗的根部埋在泥里,最后再盖上一层干土,插种工作即可完成。水需要去地头的沟里拿桶去挑,一缸水一棵苗,没有水,苗活不成。要是种上二三亩地的红薯,工作量可想而知。

有的时候,眼看着红薯苗都已经蔫了,耷拉着脑袋,还以为它已经死了,可只需要一缸水,把它种下去,竟一样能活,不得不惊叹于红薯生命力之顽强。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永远不会懂得一缸水的意义,它可以让一棵红薯苗得以活命,并能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4

种到田地里的红薯苗,长的特别快。要是再能遇上一场及时雨,红薯秧简直是疯长。用不了多久,红薯秧子就能铺满地面。

这个时候的红薯叶,最适合当面条锅里的下锅菜,选嫩嫩的叶子口感最佳。在老家,每天都要吃一顿面条,有时候中午,有时候晚上,雷打不动。

那个时候面条锅里的下锅菜除了芝麻叶就是红薯叶,然后再放点油、盐和葱花。简简单单的面条,没什么油水,说实话并不好吃。这样的面条是治疗各种“富贵病”的最佳饮食,可惜那个时候都没有听说过“富贵病”。

红薯叶还可以拌面,上锅蒸蒸菜吃。红薯叶蒸菜离不开蒜汁。蒜瓣加盐粒用石臼捣成蒜泥,越碎越好,捣好的蒜泥倒进碗里,再浇上小磨香油搅拌均匀,最后再用凉白开调制成稀稠合适的蒜汁,它和红薯叶蒸菜是绝配,妙不可言。

蒸熟的红薯叶蒸菜,浇上特制的蒜汁,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我曾在北京主营河南菜的饭馆里吃过红薯叶蒸菜,价格高的离谱不说,口感也与想像中相差甚远。我敢说,如果有原料,我一定能做的比饭馆里的好吃一百倍。

5

这个时期,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少年的我干的最多,就是“翻红薯秧”。红薯茎和叶都长的很快,长长的茎匍匐在地面上,茎部也会生出根须并向地下扎根。翻红薯秧就是要扯断这些茎部的根须,让营养成分向根部充分集中,最终结出大红薯。

翻红薯秧是一项苦差事,需要一直弯着腰,把红薯秧子从地面上扯起来,甩到相反的方向。既要把茎部的根须扯断离开地面,又不能用力过猛把整个秧子给扯断了。常常是无数根红薯秧子纵横交错,缠绕在一起,想把它们一根根地捋顺并翻到相反方向并不容易。

红薯秧需要翻不止一遍,个中滋味只有我知。我常常一整天也走不出红薯地。父亲说,他至今记得有一次看到正在地里翻红薯秧的我,热的满脸通红,手里正挥舞着一根根长长绿绿的红薯秧在不停地翻腾。

翻过的红薯秧都是叶面朝下的,不过一点也不用担心,万物生长向太阳,要不了多久,这些叶子都会自动翻转过来,叶面又会重新朝上生长。想一想,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

红薯秧长的太密太厚,有时候也专门掐断一些红薯秧喂牛喂猪。红薯秧味道发甜,牲畜们都爱吃,是上等的动物饲料。只是红薯秧折断部位渗出的白色汁液,如果粘到衣服上或手上,很快就变成黑色,且非常难以洗掉,所以一定要小心。

6

红薯分春秋两茬。

不用说,春季种的红薯由于生长期长,结出的红薯自然是个头大,产量高,品质优,口感佳。农村吃的基本上都是春红薯。但秋红薯一样大有用处,可以做牲畜的口粮,还可以切成红薯干晒干了卖钱。

秋红薯是在小麦收割之后的麦茬地里种的。“麦天”是要抢收抢种,秋庄稼晚种上一天时间,后期长势的差别就会非常明显。

收麦子的时候,盼的是天天晴天,特别怕熟透的麦子被雨淋了。及至麦子收割完成,颗粒归仓,又盼着赶快下雨,下个透底墒最好。没有雨水,秋庄稼根本就种不上,即使种上也不会成活。想一想,老天爷也是难啊,怎么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人还有脾气呢。

种秋红薯不涉及育苗的问题。直接拿个剪刀,去春红薯的地里剪红薯秧,剪成一段段一拃那么长,就可以当作红薯苗了。

记得常常是天上下着雨,一家人披个雨披,在遍地麦茬的地里种红薯。只要把一节红薯秧插到地里用泥土埋好,要不了多久,就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红薯。红薯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农村娃的生命力只能更加顽强。为了在雨天里抢种红薯,有时候连雨披都不用,就这么直着头淋。

7

农历八月十五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是秋庄稼的收获季节。

红薯一般排在其它秋庄稼收获之后,多在地里待几天没有关系,只要在霜降之前收回家就可以了。而像芝麻黄豆之类,晚收割几天,芝麻籽、黄豆粒就会掉落地上,那损失可就大了。

收红薯其实就是刨红薯。先用镰刀把红薯秧子收割并卷成堆,挪移到地头,露出一棵棵待刨的红薯。然后就是抡起粪耙子,高高举起,狠狠砸下,把红薯从地里刨出来。

刨红薯的活需要力气,都是大人干的,小孩干不了。粪耙子落地的位置要掌握好,不能太正,否则耙子趾直接落在大红薯上,红薯就被刨断了。刨断的红薯无法存放,只能切成片晒干,或者赶快吃掉了。

刨出来的红薯不能把皮伤着了,越完整越有利于存放。有时候一棵红薯只结一个,有时候一棵能结四五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刨出来的红薯拢到堆,再盖上红薯秧,防止冻了。红薯有红瓤和白瓤的两种,红瓤的甜软,白瓤的干面,各有各的口感。

8

红薯刨出来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建一个红薯窖。建红薯窖时,先借着地势在地上挖个坑,接着用长满草根的垡子垒墙,再用树棍、棉花杆、包谷杆搭起一个封闭空间,然后在上面用土压实,最后再用垡子砌一个漂亮的窖口,红薯窖即可大功告成。

用红薯窖存放红薯,不仅不会冻,而且还可以保鲜。红薯窖很深,窖口是圆的,平常盖一口废弃的铁锅,仅能容一个人爬下去,别看外表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窖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密密麻麻摆满了红薯。除了红薯,芋头之类也可以放在窖里保存。

红薯窖是最佳的红薯存储场所,边吃边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开春。放到红薯窖里的红薯很快就浑身湿漉漉的,叫作“出汗”,出过汗的红薯吃起来才甜,口感才好。

如果不入窖,红薯只有过了霜降节气才好吃,刚刨出来的红薯,吃起来口感很差。霜打过的红薯,别看蔫不拉叽的,品相不好看,也无法继续存放,但这样的红薯吃起来最好吃了。就像柿子刚从树上摘下来不能吃,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食用一样。

9

红薯产量很高,除了食用和窖藏,还有很多无法存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切成片晒干再收起来,这就是红薯干。干透的红薯干容易存放多了,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红薯干可以打成红薯面,用来制作窝窝头。另外红薯干可以卖钱,是酒厂酿酒的主要原料。红薯是没有人收购的,但红薯干有人收。

切红薯干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专门用来切红薯干的铇子,把红薯切成片儿,厚薄要均匀,用筐装起来,然后撒到刚犁过的地里。切红薯干要特别小心,稍不留神就会伤到手。

这时小孩有一项工作,叫作“摆红薯干”,就是把撒在地上重叠的红薯片挪开,单独摆放,为的是红薯干能够尽快干透。时令不等人,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了,太阳光也不那么强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晒干凉干,以便于收回家中。

红薯干晒干以后,就开始捡红薯干了。秋庄稼种类特别多,收起来耗时耗力,这时仍然需要抢收抢种。直到秋庄稼都收回家,地犁过并修理平整,小麦种子播种到地里,这一年的农活才算结束。

捡红薯干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白天要干其它农活,捡红薯干的任务就排在了晚上。大人小孩齐上阵,天已经黑下来了,有时凑着月光,有时连月光都没有,就捡地上的“小白点”,因为红薯干是白色的,在夜幕的映衬下很显眼。

深秋的夜晚,漆黑的土地,我蹲在地上,跟着大人捡拾地上的“小白点”。这个时候还没有吃晚饭,又冷又饿,一家人捡拾着一斤能卖七八分钱的红薯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概就是指这样的场景吧!

及至捡完红薯干回到家中,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这个时候困意战胜了饿意,常常是母亲还没有把饭做好,我们兄弟们已经躺在灶台前的柴禾堆里睡着了。

10

红薯全身都是宝。

红薯的吃法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可以埋在锅灶里烧着吃,可以在火盆上烤着吃,可以上锅蒸熟了吃,可以煮着吃,还可以炒着吃。可以吃红薯,可以吃红薯干,还可以吃红薯面。曾经有一段时间,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红薯。

除了红薯可以食用,红薯秧是上等的牛饲料。用铡刀铡成段,掺在麦秸里喂牛吃,那相当于给牛加餐。

我记事的时候,还是生产队时期,每年都有人张罗,用红薯制作粉条。河南社旗是著名的三粉之乡,粉条粉皮粉面,那是过年时置办年货的必备之物。我一直觉得,用红薯制作的粉条要比用土豆制作的好吃。

村上的周表爷是制粉高手。具体制作过程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过程中有一种半成品叫“咕蕨”,白色的,粘粘乎乎的,可以吃。我们小孩们在旁边看了半天,有时可以吃上一个。

生产队的时候,粮食不够吃。我们小伙伴们还有一项光荣任务,叫作“溜红薯”,就是在已经刨过一遍的地里,掘地三尺,挖“漏网之鱼”。

小小少年,一把脚锛一个筐,大清早出发,直奔已经收获过的红薯地里捡漏。采取的是“宁可错挖一片、决不放过一个”的原则,把地整个重新挖一遍。若能挖到漏网之红薯,那真的是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11

生活离农村越来越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见过红薯地了。城市里卖的红薯很贵,几块钱一斤,而且远不如以前的味道了。

生活总是带给我们很多改变,时代裹挟着我们不断向前。很多改变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古希腊哲学家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那是因为河水一刻也不会停止向前,河还是那条河,水已经不是那个水了。

如果说有一段岁月让我念念不忘,那一定是童年;如果说有一个地方让我魂牵梦萦,那一定是故乡;如果说有一种粮食让我时时怀念,那一定是故乡的红薯!

故乡忆,最忆是红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纪事‖故乡忆,最忆是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