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你也认不全这些字?

朋友陪小孩参加棋类比赛,正好附近是‘’章太炎故居‘’,踱进去看看,算是一次与大师的机缘巧遇。

上面那幅大篆作品,是朋友在故居里见到后发来,"请教"我,问译文是否正确。

二三英俊為時出,

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复憶妒魚,

南飛覺有安巢島。

哪曾想我也是连蒙带猜,先认全了第四句,"南飞觉有安巢鸟",发现朋友把“鸟”译为"岛",是个误判;于是倒推上去,第三句里“盧"字应为繁体字"爐"的省略。料想那时难得吃到海鲜,炉鱼算得上是一种既可"思故土"又能打牙祭的美食。

毕竟读书不多,还好现在资讯发达。搜一搜,这四句竟然是“诗圣”的句子。

洗兵马  唐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祇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是郭子仪平叛的桥段。诗里写的是胜利后(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的喜悦,此与763年写就的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差无几。只是视角不同,前者是对事件的铺陈,后者描写家人胜利后的欣喜若狂。

诗里“豪俊“写成了"英俊",想来是书写者笔误,要不理解成了"英雄才俊"。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到了太炎先生的笔下,虽然只书写了这么几句,但非常契合先生的豪气和当时纷乱的社会情状。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小学(文字学)等等。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幅作品。作为文字学家的太炎先生,却把名字落款在左下角,不仅款字位置过低,也无其它款字“要件",比如年号月份等,此点颇令人费周章。还有,这张"作品"纸张太新,故居按如旧整旧方式修缮,这张字却"新"得碍眼,不知朋友是否有此同感。复印品的"品相"如此,也关乎整片故居的格调。

江浙一带的故居都去看过一些。笔者浅见,鲁迅故居、沈园,嵊州金庭王羲之故地,嘉兴桐乡丰子恺故居等,在格调统一上颇见功力;钱钟书故居、马寅初故居,包括这座章太炎故居,略显寒俭,见了真有些为这些读书人感叹。

关于“古文字”,还有一段关于太炎先生“嫁女”的故事呢。

先生有四个女儿,名字都是取自古字,而且艰涩难懂。大女儿,章㸚,音丽;二女儿,章叕,音辍;三女儿章㠭,是“展”的古体字写法;小女章㗊,是“雷”的古字写法。因为提亲的人都搞不懂这些名字,碍于面子,媒人都不想揽这提亲的活儿,使得几个女儿老大不小待字闺中。章先生知道这事以后,只好趁一次宴会佯醉时说出那些佶屈聱牙的古字,才不至于耽误了女儿们的婚事。


最后,谈谈作为文字学家太炎先生的这件作品。虽为国学大师,不能用所谓“专业书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大篆,但仍然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从民国而来的文化人,对写字没有成见、没有这样那样的禁忌,能比较好地体现书写性。而这点正是现代书法人所欠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估计你也认不全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