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观课议课”是在胡新颖主任下乡送教我去蹭课,听她们课题组进行观课议课后我感触很大,回来我买了一本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通过看书,有许多疑惑,从我对“观课议课”的一知半解,到后来慢慢学习对“观课议课”有了更多感知。
昨天晚上在CCtalk聆听了陈教授讲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最好的观课议课者,不是为别人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案,而是提出了能引起共同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陈大伟
我觉得做好“观课议课”将会推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会更快。
陈教授首先以电影为例为我们简明阐述了观课议课教师的定位问题、发展什么的问题、如何发展问题、实践可能性问题
1.定位问题:观课议课是以课程为对象、以课堂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观点:(1)学校以课程育人;(2)学校的产品是课程
期望:以教师发展带来课程变革和教学改进
核心: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根本出路
陈教授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一句话:“大家不准评价老师,也不准提建议,你看到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明天你回去后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告诉我们每次听课议课问自己:你有没有准备尝试的新东西?准备做尝试的新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2.发展什么的问题:观课议课关注全人的教师发展。现在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还要关注思维选择、动机观念,了解效果与影响的不同。效果是即时的当下的,影响是未来的长远的。
陈教授用实例为我们解读观课议课的“洗心”与“革面”。观课不仅要“革面”,还要“洗心”。通过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来“革面”,通过对话、交流、反思来“洗心”
3.如何发展问题:观课议课是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组织的文化系统。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幸福,做思考型、智慧型反思型老师,运用智慧写文章,发表,促进幸福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评课议课时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要多提问:1.“你为什么这样教?”(理由和依据)2.“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教学的选择性)3.“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调整和改变?”(反思自己的教学好的地方要更进一步不好的地方要做好改进)
“弱者,道之用;道者,反之动。”(《道德经》)
4.实践可能性问题:观课议课简便易行,是得到了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和接纳的研究成果。
观课议课的实践路径
(一)精心准备,在观课中读懂课堂,
怎么观:1读懂学生:水平、状态、需要、问题;2读懂教师:教师的状态、心情;教对学生的影响;3读出自我:假如我遇到.......我从中收获什么.……
怎么议:询问理解;价值澄清;贡献方案
(二)不做评价,不说自己观点
用问号先行询问和了解,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因人而异,要忍住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透过本质看问题,眼见不一定为真,耳听不一定为实,现象不等于问题,通过现象背后的找问题。
(三)说出自己的意见后反问
“倾听是一种关怀,表达是一种实现;求知是一种自觉,询问是一步台阶”
在听课议课中要学会使用询问和反问,诚恳的反问是一种成就和成全,反问才会形成对话。反问态度不能居高临下,语气不能盛气凌人。
“你为什么这样教?”
反问:“请问您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
反问:“您还想到或者实践过哪些方法?”
“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
反问:“对我以后的教学,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四)基于他人需要回应
注意:不妨再多些求证。
(五)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1.讨论有价值的课堂现象和教育故事
教的行为描述,教学效果理想,描述学的效果。效果不理想,暂不描述效果。其他思考及需研究的问题。
2.蕴含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或教育难点。
问题突出研究探讨;表达关切与发展,(问题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
3.对相关启示、问题、疑难的见解和创造
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对相关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反思自我教学”;“如果我来教”。
4.授课教师的认识和见解
“我这样想……”
“我这样看……”
“你看到了什么……”
“你怎么理解?”
“如果你来教?”
5.议课的建构
(1).应该怎么看待和帮助孩子,从现象到原因找出问题。
(2).要意识到现象和原因的复杂性。自己有存在感比如意识到遗传对孩子的影响。
陈教授最后从观课议课的研究方法和观课议课的小结和行为跟进进行了讲解。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一个伟大的团队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其平凡的队员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生命因追求而精彩,追求因指引而成功,个体因团队而强大!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成功的团队成就每一个人,当好领头狼,爱她就迫使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