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怎么来的?

1、什么是易经?

易,古文易字有日月组成,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经就是关于阴和阳的经典,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

易经是国学源头,自古就有不读易不可为大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易经的作用为修身治国平天下。易经不仅是预测学,更是决策学。

易经有三大原则:不易,变易,简易。五大技术理论:全息对应(天人合一)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八卦理论,干支理论。

2、易经太极图的产生

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通过圭表测量日影的变化,观察天上星辰的位置,发现了四季循环和二十四节气,

古人发现北极星在天空北部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一年中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古代智者通过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结合用圭表观察的太阳运动规律。

古人从地球上看太阳,发现太阳沿着一个虚拟的轨道自西向东在运动,一年移动一大圈,这个路径就是黄道。古人观察发现太阳在一年内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引起的地面气候的变化,每5天一个小变动,于是确定5天为1候,3候(15天)一个中等变化,于是确定为一节气,6个节气一个大的变化,于是确定为一季,4季一个循环,于是确定为一年,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24节气的循环往复。古人把一年365.25日,分成了二十四段,每一段分别对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这就是24节气点。制定出了24节令,进而制定了历法。

同时古人观察北斗七星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和通过圭表测量日影的变化,确定了每天的十二时辰。

公元前104年的汉朝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还规定了无中气的月份,定为上个月的闰月。百姓们按照节气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黄道圆面和地球自转赤道圆面的夹角为23.5°,定名为黄赤交角。巧合的是太极阴阳鱼的鱼尾角正好是23.5°。

 

3、关于圭表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表就是立在地上那个有刻度的杆子,圭就是杆子在地上的投影,圭字上土下土,下面的土就是地面,土地,上面的土就是用一个土疙瘩放在影子的顶端作出的标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