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

山谷里的房子——你想要哪里的房子?山谷,山腰还是山顶?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家庭理财入门,感触颇深。

大部分的人的情况:年轻的时候不重视金钱,年龄大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处处需要钱,才发现金钱的重要性。但是已经晚了。真是少小不重视,老大徒伤悲。

我就是这样。我感受到钱的压力就是有孩子之后,之前我觉得自己怎么样都能养活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四海流浪,脚大走四方挺好,买什么房子,绊住脚步,多麻烦。

而关于房子,武志红老师是这样开始描述的:

生命力、能量、活力或动力等等,其实都是被容之物。被容之物,当然需要容器,或者说需要空间。

你有属于你的空间吗?它是怎样的?你在里面舒服吗?安全吗?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打造的吗?甚至在专属于你的空间内,你自由吗?你基本能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打造它,并自由地身处其中吗?

很遗憾,从小到大,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活得是那么的随意。总是向往走出去看世界,以为外面有很多精彩,却忘了外面也有很多无奈。从未想过向内看,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一直期待一个港湾,期待一个累了倦了可以停留的地方,期待一个可以自己说了算,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打造的空间。

也正因为如此,从来没想过买房,觉得房子只能是一种有形的束缚,带也带不走,地球那么大,怎么能困在一个小角落那么久呢?不仅如此,还要搭上几十年的积蓄才能买一个四面都是墙的盒子?有那么多钱,干点什么不好?想体验什么都有可能啊!买房实在是太浪费了。

后来听高晓松说他就不买房,优点各种多,我更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什么不对。而且欧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买房,也过得很好。

但是现在,我有了孩子,我想要稳定,想要安全感了,想把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当成一颗图钉,按在地图上的某一个点,落地生根,至少二十年。等孩子独立成年了,我再继续去流浪!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抱持性的环境,需要让他们感觉安全的家,感觉到爱的父母,需要发小一样的朋友,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颠沛流离,因为那样太没有安全感。没有人身安全,怎会心理踏实?还怎么快乐成长玩耍?

这次跟邻居的冲突,导致我们被迫搬家,更是希望能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能让家人安身。虽然买了房子也不代表不搬家,但至少大概率上来看,被迫搬家的可能性减小了很多,更不需要两、三年搬一次,因为房东会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搬家是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的,一大家子搬家更是如此,搬一次,得缓半年,不像年轻一个人时,提包就走。

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管条件如何,可以死心塌地一点一滴经营,至少二十年,把它打造成家人可以自由呼吸,温暖的空间,想走可以走,想回可以随时回。只有这样一个空间,才让人放心去闯荡,不怕受伤,因为能随时回来补充元气。

最后,武志红老师说:

房子有重要隐喻,房子就是你的心。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感觉:我的心灵空间和地理空间我说了算,敞开还是关闭,是我的基本权力。当确认这一点时,在这个空间内才会有掌控感和熟悉感、安全感和自由感,而活得舒服自在。所谓自在,就是你的生命力能够自由地流动,而不用担心被攻击被切断。

自由自在,不就是每个人的追求吗?自由是有条件的,而自在是可以自己创造条件实现的。


特别喜欢屋外长满绿植的房子
这是mobile home,可以开车拖着走,比caravan大很多
徒步威尔士和英格兰边界的时候,遇见的一艘boat house。以荒野求生闻名的Bear Grill拥有的第一个家就是boat house, 住在伦敦的little venice

我这一辈子(7年)的财富目标就是买一所房子,给自己和孩子们安一个家。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理想住所,是有着古典怀旧的外表,加上现代科技的内在装修,那样就完美了。

那么你呢?喜欢居住在都市,还是小镇,或是乡村?喜欢海边,还是山谷,或是现代钢筋水泥森林?是大隐隐于市,还是离群索居享受幽静?


很喜欢这扇门
屋外的绿植,很有生命力
肯辛顿的某小巷里的房子
那里房子密密麻麻,没有我想要的家

最后,想起小时候无比熟悉的那首歌,一个看上去很酷的女歌手的作品: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