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式ID的特性
二、UUID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结合机器的网卡、当地时间、一个随记数来生成UUID。
优点:本地生成,生成简单,没有网络消耗性能好,没有高可用风险
缺点:长度过长,存储冗余,且无序不可读,查询效率低(索引效率低)
三、数据库自增ID
在数据库中专门创建一张序列表,利用数据库表中的自增ID来为其他业务的数据生成一个全局ID,那么每次要用ID的时候,直接从这个表中获取即可
CREATE TABLE `uid_table`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business_id` int(11)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UNIQUE (business_type)
)
每次调用下面这段代码,就可以持续获得一个递增的ID
begin;
REPLACE INTO uid_table (business_id) VALUES (2);
SELECT LAST_INSERT_ID();
commit;
replace into是每次删除原来相同的数据,同时加1条,就能保证我们每次得到的就是一个自增的ID
优点:数据库生成的ID绝对有序,高可用实现方式简单
缺点:需要独立部署数据库实例,成本高,ID发号性能瓶颈限制在单台MySQL的读写性能
四、数据库批量生成ID
是对上面数据库自增ID的改进,一次按需批量生成多个ID,每次生成都需要访问数据库,将数据库修改为最大的ID值,并在内存中记录当前值及最大值。
优点:避免了每次生成ID都要访问数据库并带来压力,提高性能
缺点:属于本地生成策略,存在单点故障,服务重启造成ID不连续
五、Redis生成ID
Redis的所有命令操作都是单线程的,本身提供像 incr 和 increby 这样的自增原子命令,所以能保证生成的 ID 肯定是唯一有序的。
优点:不依赖于数据库,灵活方便,且性能优于数据库;数字ID天然排序,对分页或者需要排序的结果很有帮助。
缺点:如果系统中没有Redis,还需要引入新的组件,增加系统复杂度。
考虑到单点的性能瓶颈,可以使用 Redis 集群来获取更高的吞吐量。假如一个集群中有5台Redis。可以初始化每台 Redis 的值分别是1, 2, 3, 4, 5,然后步长是 5。
六、雪花算法
SnowFlake 算法,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 id。雪花算法比较常见,在百度的UidGenerator、美团的Leaf中,都有用到雪花算法的实现。
雪花算法的组成,一共64bit,这64个bit位由四个部分组成:
优点:高性能,低延迟,按时间有序,一般不会造成ID碰撞
缺点:依赖于机器的时钟
七、百度UidGenerator
百度开源基于Java语言实现的唯一ID生成器,是在雪花算法 snowflake 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UidGenerator以组件形式工作在应用项目中, 支持自定义workerId位数和初始化策略。
UidGenerator 提供了两种生成唯一ID方式,分别是 DefaultUidGenerator 和 CachedUidGenerator,官方建议如果有性能考虑的话使用 CachedUidGenerator 方式实现。
UidGenerator 依然是以划分命名空间的方式将 64-bit位分割成多个部分,只不过它的默认划分方式有别于雪花算snowflake。它默认是由 1-28-22-13 的格式进行划分。可根据你的业务的情况和特点,自己调整各个字段占用的位数。
DROP TABLE IF EXISTS WORKER_NODE;
CREATE TABLE WORKER_NODE
(
ID BIG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auto increment id',
HOST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host name',
PORT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port',
TYPE INT NOT NULL COMMENT 'node type: ACTUAL or CONTAINER',
LAUNCH_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launch date',
MODIFIED TIMESTAMP NOT NULL COMMENT 'modified time',
CREATED TIMESTAMP NOT NULL COMMENT 'created time',
PRIMARY KEY(ID)
)
COMMENT='DB WorkerID Assigner for UID Generator',ENGINE = INNODB;
DefaultUidGenerator 就是正常的根据时间戳和机器位还有序列号的生成方式,和雪花算法很相似,对于时钟回拨也只是抛异常处理。仅有一些不同,如以秒为为单位而不再是毫秒
CachedUidGenerator 实现 使用 RingBuffer 缓存生成的id。数组每个元素成为一个slot。RingBuffer容量,默认为Snowflake算法中sequence最大值(2^13 = 8192)。可通过 boostPower 配置进行扩容,以提高 RingBuffer 读写吞吐量。
CachedUidGenerator采用了双RingBuffer,Uid-RingBuffer用于存储Uid、Flag-RingBuffer用于存储Uid状态(是否可填充、是否可消费)。
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可最大程度利用CPU cache以提升性能。但同时会带来「伪共享」FalseSharing问题,为此在Tail、Cursor指针、Flag-RingBuffer中采用了CacheLine 补齐方式。
RingBuffer填充时机:
八、美团Leaf
Leaf 也提供了两种ID生成的方式,分别是 Leaf-segment 数据库方案和 Leaf-snowflake 方案。
Leaf-segment 数据库方案(类似上面第四种)
CREATE TABLE `leaf_alloc` (
`biz_tag` varchar(128)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业务key',
`max_id` bigint(20)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当前已经分配了的最大id',
`step` int(11) NOT NULL COMMENT '初始步长,也是动态调整的最小步长',
`description`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COMMENT '业务key的描述',
`update_time`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更新时间',
PRIMARY KEY (`biz_tag`)
) ENGINE=InnoDB;
现在只需要把step设置得足够大,比如1000。那么只有当1000个号被消耗完了之后才会去重新读写一次数据库。读写数据库的频率从1减小到了1/step。
同时Leaf-segment 为了解决 TP999数据波动大,当号段使用完之后还是会hang在更新数据库的I/O上,TP999 数据会出现偶尔的尖刺的问题,提供了双buffer优化。
即为了DB取号段的过程能够做到无阻塞,不需要在DB取号段的时候阻塞请求线程,即当号段消费到某个点时就异步的把下一个号段加载到内存中,而不需要等到号段用尽的时候才去更新号段。这样做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系统的 TP999 指标。
采用双buffer的方式,Leaf服务内部有两个号段缓存区segment。当前号段已下发10%时,如果下一个号段未更新,则另启一个更新线程去更新下一个号段。当前号段全部下发完后,如果下个号段准备好了则切换到下个号段为当前segment接着下发,循环往复。
Leaf-snowflake方案
Leaf-snowflake方案完全沿用 snowflake 方案的bit位设计,对于workerID的分配引入了Zookeeper持久顺序节点的特性自动对snowflake节点配置 wokerID。避免了服务规模较大时,动手配置成本太高的问题。
为了减少对 Zookeeper的依赖性,会在本机文件系统上缓存一个workerID文件。当ZooKeeper出现问题,恰好机器出现问题需要重启时,能保证服务能够正常启动。
Leaf-snowflake在解决时钟回拨的问题上是通过校验自身系统时间与 leaf_forever/${self}节点记录时间做比较然后启动报警的措施。在时钟回拨的时候直接不提供服务直接返回ERROR_CODE,等时钟追上即可。或者做一层重试,然后上报报警系统,又或者是发现有时钟回拨之后自动摘除本身节点并报警。
九、mist 薄雾算法
薄雾算法是不同于 snowflake 的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相比 snowflake ,薄雾算法具有更高的数值上限和更长的使用期限。现在薄雾算法拥有比雪花算法更高的性能!
薄雾算法采用了与 snowflake 相同的位数——64,在考量业务场景和要求后并没有沿用 1-41-10-12 的占位,而是采用了 1-47-8-8 的占位。即:
snowflake 受时间戳影响,有时间回拨的问题以及使用上限不超过 70 年。薄雾算法不受时间戳影响,受到数值大小影响。薄雾算法高位数值上限计算方式为int64(1<<47 - 1),上限数值140737488355327 百万亿级,假设每天消耗 10 亿,薄雾算法能使用 385+ 年。
缺点:薄雾算法中的高位是按序递增的数值,程序重启会造成按序递增数值回到初始值,但由于中间位和末尾随机值的影响,因此不是必定生成(有大概率生成)重复 ID,但递增态势必定受到影响。
无论是什么样的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没有人会将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完全托付给程序,而是会用数据库存储关键值或者所有生成的值。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大多都采用分布式架构或者主备架构提供发号服务,这时候就不用担心它的重复问题。